佩德羅一世生平簡介,佩德羅一世歷史評價,佩德羅一世怎么死的?
唐·佩德羅一世(DomPedroI,1798—1834),巴西帝國的第一代皇帝。十九世紀初,在巴西人民的獨立運動推動下,巴西攝政王佩德羅從宗主國葡萄牙的統治集團中分離出來,宣布巴西獨立,加冕稱帝。在他統治巴西的十年期間,為巴西走向獨立國家的發展道路作出了貢獻。
1798年10月12日,佩德羅生于葡萄牙里斯本近郊克魯斯宮的唐·吉訶德廳。其父是當時葡萄牙攝政王若奧親王,其母是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的女兒卡洛塔·若阿琴娜·德·波旁公主。1801年佩德羅的哥哥安東尼奧死去,他受封為王子。1808年3月,葡萄牙王室為躲避拿破侖的入侵,由若奧親王率領遷到巴西里約熱內盧,剛滿10歲的佩德羅也就到了巴西。1815年,葡萄牙王室為籠絡巴西,建立了“葡萄牙一巴西—阿爾維斯聯合王國”,以示巴西同葡萄牙處于平等地位。1816年,若奧親王繼承王位,稱若奧六世,佩德羅受封為親王,是年同奧地利公主萊奧波爾蒂娜結婚。
佩德羅自幼在宮廷長大,在宮廷中受了系統的教育。他雖然具有濃厚的封建專制主義思想,但由于受當時歐洲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和反封建運動、特別是美洲人民反對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運動的影響,開始具有自由主義的思想傾向。1820年葡萄牙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立了立憲議會。在它的影響下,巴西的許多省份建立了執政委員會(洪達)。當葡萄牙議會對巴西的代表采取粗暴態度,否定他們的合理要求時,佩德羅親王對萄葡牙議會產生不滿,開始同情巴西獨立運動。
1821年4月,為控制葡萄牙立憲議會,國王若奧六世返回里斯本。他離開巴西之前,于4月21日在里約熱內盧貿易廣場任命佩德羅為巴西攝政王。從此,佩德羅便代表葡萄牙布拉甘薩王朝,在巴西掌握政權。
當佩德羅成為聯合王國在巴西的新統治者的時候,從十九世紀二十年代蓬勃興起的巴西獨立運動進一步發展起來,使巴西人民的民族情感大大增長。人民的共同思想就是要從葡萄牙的殖民統治下解放出來。在這種形勢下,若奧六世告誡佩德羅說,假若巴西獨立運動變得不可阻擋時,就應站到運動的前頭,宣布獨立,以保持布拉甘薩王朝的實際地位。佩德羅也意識到,如果站在獨立運動之外,聽任事態的發展,一旦巴西獨立,不僅自己會被拋棄,而且巴西同布拉甘薩王朝的關系必將最后斷絕。他終于聽從若奧六世的告誡,決心控制巴西獨立運動,使它在不擺脫王朝和保留君主制的原則下走向獨立。
巴西獨立運動的現狀,給佩德羅實現其意圖提供了客觀的可能性。當時新興的資產階級投入了爭取獨立的斗爭,但是力量薄弱,很不成熟,還不能領導波瀾壯闊的獨立運動,而且往往依附于大莊園主。掌握獨立運動領導權的大莊園主和大商人,竭力把獨立運動限制在保留君主制和同葡萄牙結盟的范圍內進行,以避免一場象西屬美洲殖民地人民那樣的革命,使他們的封建特權免受侵犯。因此,佩德羅同大莊園主、大商人以及葡萄牙在巴西王室貴族的獨立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佩德羅也就成了巴西獨立運動的代表人物。
1821年12月9日,葡萄牙議會有關剝奪巴西自治權的命令傳到巴西后,激起了巴西人民極大的不滿。獨立運動的浪潮席卷全國。佩德羅也因葡萄牙議會迫令他返回歐洲,“以便完成政治方面的教育”而表示極大的怨恨。大莊園主、大商人利用廣大人民反對葡萄牙議會的革命激情,順應佩德羅的意旨,有計劃有組織地在圣保羅、米納斯吉拉斯等省掀起一個抗議葡萄牙議會命令,要求攝政王佩德羅留在巴西的所謂請愿運動,以促使佩德羅留在巴西。佩德羅派人探明請愿運動真實目的后,在皇后萊奧波爾蒂娜和父王的密友忠告下,決定留在巴西。1822年1月9日,里約熱內盧自治委員會組織居民在王宮前請愿示威,佩德羅在接見請愿代表時宣布:“為了大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幸福”,我將留在巴西。這就是有名的“費科”(Fico意即我留下)。這樣,佩德羅被推到了巴西獨立運動的前頭。
攝政王佩德羅卷入獨立運動后,為建立獨立的國家作出了努力。1822年1月16日,第一次任命巴西貴族出身的大莊園主代表,君主主義者博尼法西奧·席瓦爾組織內閣。新政府宣布拒絕執行葡萄牙議會的命令,逮捕參與親葡陰謀分子,驅逐在巴西的葡萄牙駐軍等。為使各省統一于中央,2月15日佩德羅簽署法令,成立各省代表委員會,并擔任這個委員會的常任主席。佩德羅并不是要使巴西同葡萄牙脫離關系,而是企圖在布拉甘薩王朝的卵翼下,建立一個和葡萄牙享有同等地位的國家。
主張同葡萄牙決裂的巴西獨立分子,為了發展巴西的獨立運動,5月13日發動了授予佩德羅“巴西永世捍衛者”稱號的運動,促使佩德羅脫離葡萄牙。6月3日,各省代表委員會又敦促佩德羅簽署了召開制憲會議的法令,制訂憲法,以保證巴西走向完全獨立的道路。與此同時,葡萄牙議會卻徹底否決了巴西獨立自主的權利,宣布各省代表委員會為非法,取消攝政王佩德羅任命大臣的權力,對巴西的獨立擁護者進行法律追究。在巴西人民強烈要求和葡萄牙議會的壓力下,1822年8月1日,佩德羅發表了巴西獨立宣言。9月7日,他又在圣保羅城外的伊皮蘭加河邊,批準了內閣會議關于同葡萄牙徹底決裂的決議。當時,佩德羅從車上跳出來,拔出寶劍高呼“不獨立,毋寧死”,并宣布“巴西已經萬眾一心宣告自己憲政的獨立”。就這樣,佩德羅成了巴西獨立運動的“英雄”。10月12日,佩德羅被宣布為立憲皇帝,稱為佩德羅一世,12月1日,舉行了加冕典禮。
佩德羅一世即位后,統治階級內部在建立何種政體的問題上,暴露了早已存在的矛盾。代表巴西土生白人和土生大莊園主、大商人利益的博尼法西奧,主張維護和加強君主立憲制,以鞏固國家的獨立和統一;而以皇帝佩德羅一世為首的葡萄牙在巴西的王室勢力,極力主張建立以佩德羅一世為首的君主專制。這場尖銳的斗爭,集中表現在從1823年5月3日開幕至11月被解散的制憲會議期間。佩德羅一世否決了提交制憲會議討論、目的在于限制皇帝權力的憲法草案,撤銷了博尼法西奧的內閣首相職務,任命葡萄牙人的擁護者弗朗西斯科·魏地拉·巴爾博托為新內閣首相。11月12日,他派軍隊包圍制憲會議的會址,解散制憲議會,逮捕了許多代表,并將博尼法西奧同他的兩個兄弟驅逐出巴西,實現了以佩德羅一世為首的葡萄牙王室貴族為確立君主專制而發動的政變。接著,佩德羅一世任命各省的省長和各地方部隊的司令,把軍政大權集中在自己手里,建立了君主專制的獨裁政權。
為了掩飾獨裁政權的實質,佩德羅一世急急忙忙著手制訂新憲法。他在解散制憲議會后,另行指定10人起草憲法,于1824年3月頒布生效。這個按照佩德羅一世的意志制訂的憲法,除肯定巴西的獨立和強調保護私有財產以外,突出而明確地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都屬于皇帝。佩德羅一世具有召集和解散議會以及否定它的決議的權力,有任命國家機關各級官吏的權力。他的法令、指示和決定均具有法律效力,還可以對外宣戰、締結和約、簽訂條約等。雖然如此,佩德羅一世卻為獨立的巴西制訂了第一部憲法。
佩德羅一世還以鎮壓共和運動來鞏固他的君主專制統治。1823——1824年,巴西各省掀起了反對王室、貴族的宮廷政變和不承認佩德羅為皇帝的共和運動。這個運動從塞阿臘省開始,隨即發展到帕拉伊巴、北里約格朗德、巴伊亞、巴拉、馬臘尼昂和伯南布哥等省。1824年7月2日,以伯南布哥為中心,聯合其他各省成立了北方6省的“赤道聯邦”,號召人民同佩德羅為首的君主專制作斗爭,要求重新召開制憲會議。8月,佩德羅一世派科克倫上將率領海軍,利馬·埃·席瓦爾上校率領陸軍前往鎮壓。9月,佩德羅一世的軍隊攻陷伯南布哥共和運動的中心累西腓市,隨后又鎮壓了塞阿臘、巴伊亞的共和派,鎮壓了北方6省的共和運動,15名起義領導人和成批的起義群眾被處以死刑。
在對外政策方面,為了取得英國的承認和支持,佩德羅一世批準了同英國簽訂的有關征收進口稅15%的條約和限制奴隸貿易范圍的協議,1826年又同英國訂立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同時為換取葡萄牙政府承認巴西的獨立,又承擔了葡萄牙所欠英國的10萬英磅的債款。結果,英國工業品統治巴西市場,英國資本控制工礦企業,英國船只有權在巴西商船上搜查奴隸,使巴西陷于依附于英國的地位。1825——1828年,佩德羅一世發動了同阿根廷爭奪烏拉圭的戰爭。在這場失敗的戰爭中,巴西消耗了1億2千萬克魯扎多的軍費,犧牲了近8千人,烏拉圭脫離巴西而獨立。外交政策上的不利,使巴西人民對佩德羅一世政權不滿情緒日益增長。黑人反對奴隸制的起義此伏彼起;農民的奪地斗爭接連不斷,手工業者、小資產階級、商人和知識界要求實現共和;統治階級中巴西大莊園主反對佩德羅一世專制政權的斗爭也日益加強。1831年4月5日,當佩德羅一世任命新的極端反動的內閣時,里約熱內盧和外省許多地方紛紛起義。首都人民搗毀葡萄牙人的住宅、商店和官邸。次日,首都居民和士兵匯集圣安娜廣場起義,佩德羅一世被迫于4月7日讓位給5歲的兒子佩德羅·德·阿爾堪塔拉,稱為佩德羅二世。兩個星期后,佩德羅一世離開巴西返回歐洲。
佩德羅一世返抵歐洲,就參與為其女兒瑪麗亞·達·格利亞恢復葡萄牙王位的斗爭。1826年若奧六世逝世時,葡萄牙的王位讓給7歲的瑪利亞,并決定由其叔父唐·米蓋爾代為執政。可是,唐·米蓋爾解散了議會,通過參議院宣布自己為君主,竊取了里斯本的王權。為推翻唐·米蓋爾,為其女兒復位,佩德羅一世返歐后,在英法政府的支持下,進行了廣泛的活動。1832年在阿索雷斯組織一支遠征隊,從波爾圖登陸進攻葡萄牙未成。后繼續斗爭,于1834年獲勝,恢復了葡萄牙的憲法。其女再次登位,稱瑪麗亞二世。在此期間,佩德羅一世因患肺結核病,于1834年9月24日在降生地逝世,安葬于維森特·德·福拉陵墓。1972年,巴西獨立150周年時,其遺骨移葬于圣保羅的伊皮蘭加紀念碑下的墓中。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619.html
上一篇:邪單于稽侯珊
下一篇:俾斯麥生平簡介,俾斯麥歷史評價,俾斯麥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