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建筑·汝南濟民橋
濟民橋位于汝南縣城東關外約1km處,俗稱“東關大橋”,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濟民橋是橫跨汝河之上的一座大型明代石橋,也是汝南東西交通的咽喉。《重修汝寧府志》記載:“濟民橋跨汝河之上,舊為木橋,明成化十九年知府錢鉞始易以石,隆慶三年圮,知府陳廷光重建。崇禎六年知府黃元攻修,兵亂復圮。順治八年同知高異辰重修。”另據《汝陽縣重修汝東橋碑記》載:“大橋始工于明隆慶四年四月,落成于萬歷元年三月,歷時三年將橋修成。”
濟民橋為聯拱式實腹五孔石橋,橋長55m,寬7.30m,高11m。橋的結構可分為橋基、橋身兩部分。河中四墩高約5.3m,全部用長方形青條石壘成,條石銜接處以石灰拌糯米汁黏合,極為堅固。橋墩的逆水面帶有分水金剛雁翅,自橋墩伸出4.7m,約占橋墩長的1/3。墩之砌筑方法作梯式上收,每層遞減15~30cm,下五層遞減較少,上六層遞減較多。在每個分水金剛雁翅的鳳凰臺上雕有一分水獸。
墩上用石塊發券聯成橋身,中孔直徑最大,兩邊孔較小。中孔為縱向分節并列式,每列用券石21塊。兩邊孔采用縱聯式砌拱法,使整個拱券成為一體,內券用長短不一的條石砌筑,在券的兩面有單獨的券臉石。橋墩上拱與拱之間有長方形空腔,以減少洪水推力和橋身自重。
橋面構造分三層,為青條石墁砌。兩側設欄板望柱26根,上面各雕飾桃形柱頭和石獅。欄板采用淺浮雕和高浮雕技法,題材為各種奇花異草、珍禽瑞獸。
濟民橋結構堅固,氣魄雄偉,雕刻精美,雖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仍巍然屹立在汝河之上,充分顯示了古代造橋者的聰明智慧。
全景(文宣提供)
欄板龍虎斗雕刻圖案(司治平提供)
欄板獅子滾繡球雕刻圖案(司治平提供)
欄板如意花卉雕刻圖案(司治平提供)
上一篇:文廟書院建筑·永城芒碭山夫子廟
下一篇:文廟書院建筑·汝州學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