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澹公歸嵩山龍潭寺葬本師
野煙秋水蒼茫遠,
禪境真機去住閑。
雙樹為家思舊壑,
千花成塔禮寒山。
【前解】
一,寫“嵩山”。二,寫“歸”。三,寫“本師”。四,寫“葬”。純在尋常道途、尋常哀樂、尋常生死父子之外,此非尋常文人之所知也。一、二,更不煩解,只看其三、四兩句,此是何等境界。“雙樹為家”者,言其本師百年弱喪,今始歸家,而旁之人,乃復思其舊壑,謂之已死,此大不合也。“千花成塔”者,言其本師,藏身沙界,處處安隱,而旁之人,乃復負土寒山,與之營葬,又大無謂也。“雙樹”,世尊涅槃場也;“舊壑”,夜半負舟處也;“千花”,法身遍現無量國土也。
洞宮一向龍邊宿,
云徑應從鳥道還。
莫戀本師金骨地,
空門無處復無關。
【后解】
此欲其葬畢即來也。五、六、七易解,末言“無處”“無關”者,言澹公若使一歸永不更來,則豈誤認寺中是公道場耶?若寺中是公道場,則豈誤認寺外非公道場耶?“無處”,言道場不必在寺中,“無關”,言道場不必在寺外。蓋欲其來之至也!嗚呼,世豈有如此詩人哉!
上一篇:金圣嘆《送柳使君赴袁州》批注賞析
下一篇:金圣嘆《送濮陽錄事赴忠州》批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