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一葦
【出典】 《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唐·孔穎達疏:“言一葦者,謂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筏然,非一根葦也?!卑矗汉?,通“航”。
【釋義】 《河廣》有“一葦杭之”語,謂束葦成筏即可渡河。后因以“一葦”代指小船。
【例句】 ①不為桃花祿米,讎書倦,一葦橫江。(葛勝仲《滿庭霜·任昉嘗為西安太守,風流名跡,圖經史牒具載,感今懷古作》718)詞題西安為新安之誤。這里以“一葦橫江”追述任昉離開秘書監之職乘舟赴新安太守任。②翠袖攜持婉有情,湘筠犀軸巧裝成,聲隨一葦更分明。(曹勛《浣溪沙》[翠袖攜持婉有情]1229)這里以“一葦”喻指小船。謂彈奏琵琶之聲來自水上飄蕩的小船。③只今一葦視苕溪,見天倫雍睦。(程大昌《好事近》[我里比僑居]1529)這里用“一葦”表現乘小船探視兄弟。④凌萬頃、一葦縱所之。(劉學箕《松江哨遍》[木葉盡凋]2433)這里用“一葦”詠泛舟太湖。⑤春水東流一葦杭。(劉學箕《小重山》[春水東流一葦杭]2438)這里用“一葦杭”詠所思者乘舟東去。
上一篇:典故《一色與天通》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一蓑獨釣絲千尺》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