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華
報告文學。作者沙汀。發表于1955年12月23日《人民日報》。作品主要是通過農村女青年盧家秀由家庭小主婦到農業合作化積極分子的變化的經過,顯示了農民奔社會主義道路的積極性,揭示了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必然性。盧家秀是剛滿十六歲的女孩子,她一家在土改后分得了土地,家庭經濟面貌有了變化,但土地分散,勞力太少,母親又長期生病,因而盧家秀在十歲剛出頭的時候便要承擔起全部家務,成了一個家庭小主婦。個體農民風雨飄搖的經濟狀況和盧家秀特有的處境,使她們父女都具有爭取入社的積極性。然而在爭取入社的過程中,盧家秀卻遇到了層層障礙,先是因勞力少,土地分散而被拒絕,繼而因忘記帶土地證又未被批準,即使在胡書記許諾后還被推托。這些并沒有阻擋盧家秀入社的強烈愿望,她以哭的方式責問了二爸,又闖入區委召開的干部會上盡情傾吐單干的苦衷,終于加入了合作社,并在合作化運動中成為一名積極分子。作品既深刻地概括出廣大貧苦農民要求組織起來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強烈愿望,又熱情歌頌了農業合作化運動中涌現出來的一代新人。小中見大,切取生活斷片,是作品取材上的重要特點。作品沒有正面表現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過程和場面,而是從奔騰澎湃的農業合作化激流中選取一個特寫鏡頭,通過揭示人物性格與環境的關系,使作品的特定環境和矛盾焦點鮮明地突現出來,緊湊、集中而又富有表現力地揭示出社會變革的動人情景。注意從人物的性格特征出發,用傳神的筆墨勾勒出人物特有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氣質,是《盧家秀》的又一個鮮明特點。作品寫到了盧家秀以哭的方式表達入社的強烈要求,以及像影子一樣跟在干部身后糾纏著要入社,又闖入區委會議傾吐苦衷的神情舉止,都維妙維肖地刻畫出一個十來歲的農家女孩子的個性特征和思想感情。
上一篇:孫宜君《南美洲的旅行》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尹昌龍《危樓記事》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