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菊延
雜文集。作者鮑昌。百花文藝出版社1985年1月出版。收入本集的六十二篇雜文,大都寫于1978年以后。作者在自序中解釋集名:一是覺得“天下奇文,乃在生活之中”;二是覺得較之魯迅,“自己的雜文實在一般”,是為“二覺”。全書分為四輯。第一輯“世情篇”,鑒古知今,解析社會現象、人情風俗?!稄埞向T驢》叮囑人們前進時勿忘“回頭看”?!痘貋戆?,可憐的席西佛斯》和《夢的雜感》,告誡青年吸收西方文化時,不能誤入精神地獄而動輒怨嗟夢幻的破滅?!对妇T就心靈美》、《關于心靈美的通信》,以眾多的例證強調“艷李秾桃只一時,蒼松勁竹百年姿”的審美規律?!丁按箦侊垺笨肌窂南鑼嵉氖妨先胧?,針砭時弊,呼吁真正貫徹“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第二輯“藝文篇”,是作者文學藝術見解的薈萃?!蛾P于“距離”》抨擊庸俗社會學僵固的批評公式。《臧倉小人》通過《儒林外史》里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贊賞吳敬梓卓越的表現手法。《漫話“傷痕文學”》對一種特殊的文學現象進行辯證分析。《“禍棗災梨”之類》從木板刻書的艱難說起,對劣質書籍泛濫成災的現象表示擔憂。《程長庚、外串及其他》推崇前輩藝人“利不茍就”的藝德,批評某些青年演員“向錢看”的“外串”之風。第三輯“學理篇”,多為作者攻書著文時的心得介紹。《“雜學”辨》以達·芬奇為例,論證從事科研必須由專而博、博專結合的命題。《老劉的哲學》假借一場辯論,引申出“知識的力量要在發展著的實踐中去體現”的真理。《讀書論》分列若干子題,闡明“書海無涯”,人應感到“學問饑餓”,勉勵青年堅信“天才就是勤奮”,珍視最佳讀書年齡。第四輯“雜俎篇”,或追憶亡友生平,或禮贊前輩風范,或摭拾史料,或命筆作序,或以書簡形式與同仁述懷,不受“雜文”章法的局囿。全書體現了“學者化”特色,匯集了豐富的知識;舉凡歷史掌故、文壇軼事、藝苑佳話、異域風情,一經作者點化、生發,便充滿理趣。筆觸時而委婉,時而熱烈,時而冷峻,時而調侃,顯示了多姿多彩的藝術風格。
上一篇:陳敬中《二十世紀的“死魂靈”》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楊新敏《二遇周泰》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