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學軍
中篇小說。作者陸俊超。作家出版社1959年出版。小說描寫的是1949年9月國民黨商船“凱旋號”在南海起義、返回祖國的曲折故事。“凱旋號”是國民黨商船中一艘噸位最高的巨輪,在滯留新加坡時,多次接到國民黨當局讓其運兵的命令。在大副彭濤和老海員李阿海的領導下,說服了船長,在航行中勇敢地扯起義旗。在海面上遭到國民黨軍艦的阻擊,被迫停靠香港。逃竄到臺灣的國民黨當局派專員胡永謀,勾結帝國主義分子,破壞起義,企圖奪走“凱旋號”。他們組織一伙暴徒搶船,陰謀敗露后,又用美金做誘餌分化瓦解海員,胡永謀還同帝國主義分子杰克遜勾結,企圖通過英國法庭來奪回“凱旋號”的產權。在我軍解放廣州、進駐深圳的形勢下,海員們和香港工人團結斗爭,致使港英當局不敢貿然判決。挫敗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陰謀之后,“凱旋號”終于起錨,冒著九級風暴,駛返解放了的土地——廣州港。作者以飽滿的政治熱情,描述了這一事件的始末,并通過波瀾起伏的情節,塑造了一群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有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的彭濤、李阿海,粗魯率直的魯阿四,赤誠而有些偏激的劉虎,陰險狡詐的胡永謀,還有正直、動搖但仍回到祖國懷抱的老船長林德厚。這些人物都各具特色,栩栩如生。小說的心理描寫也較為成功,尤其是對林船長內心世界的揭示,充分展示了這一老知識分子面臨抉擇時的復雜心態。他既不滿于國民黨政府的腐敗,又對共產黨缺乏深刻的了解,在老同學胡永謀的游說下,他對起義表現出猶豫觀望的態度。但當他得知國民黨政府寧肯炸沉“凱旋號”也不準其返回大陸的陰謀后,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義憤。在香港工人的幫助下,毅然地乘火車返回廣州。由于作者本身就是海員,對航海生活有著深切的感受,因而小說中充滿了濃郁的海洋生活氣息。
上一篇:陳敬中《九葉集》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楊新敏《鄉下奇人》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