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五斗折腰
【出典】 《宋書》卷九三《隱逸傳·陶潛傳》:“(陶潛)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稻,妻子固請種秔,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秔。郡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按,“鄉里小人”梁·蕭統《陶淵明傳》作“鄉里小兒”。
【釋義】 東晉名士陶潛任彭譯令,不愿為區區官祿屈奉督郵,棄官歸里,有“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語。后世遂用作詠出仕或棄官的典故。
【例句】 ①五斗折腰,誰能許事,歸去來兮。(楊萬里《歸去來兮引》[儂家貧甚訴長饑]1664)此詞為作者敷演陶潛《歸去來兮辭》的作品。這里引不為五斗米折腰事,點出陶潛辭官歸去的緣由。②想象淵明舊節,琴中趣、何必疏弦。歸歟計,不將五斗,輸與北窗眠。(方千里《滿庭芳》[山色澄秋]2495)這里引陶潛事,寄托對歸田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③嘆吾曹,緣五斗,尚遲留。(吳潛《水調歌頭·題煙雨樓》2744)這里借以自嘆為了生計尚未能棄官歸隱。④不為淵明五斗,直為班超萬里,雅志未能忘。(李曾伯《水調歌頭·辛丑送胡子安赴遠安》2798)這里借以表現胡氏游宦并非為了糊口。
上一篇:典故《五斗涼州》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五斗消酲》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