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尹昌龍
短篇小說。作者張煒。發表于《人民文學》1984年第6期。獲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小說寫了一個“瓜魔”與看瓜人的友誼和交往的經歷。海邊的沙地上有大塊的西瓜地,老六哥和徐寶冊被隊里派來常年種瓜、看瓜。他們熱情而和氣。有個叫小林法的男孩常來瓜鋪里,他和徐寶冊玩得特別好。這個小男孩是個孤兒,聰明、調皮、不愛讀書,卻喜歡在大海灘上游蕩。他吃起瓜來,又快又饞,被老六哥、徐寶冊戲稱為“瓜魔”。他不光吃他們的瓜,也常常幫著他們在瓜地里忙碌。他一來,有說、有笑、有鬧,大家都很快活。他的水功極好,每次來瓜地的時候,總是帶著從海里抓的魚,用水一煮,味道極鮮。瓜地當中有一處水潭,潭水甚清,他吃完西瓜以后,就到那水潭里去戲水,徐寶冊和老六哥笑瞇瞇地蹲在潭邊看他在水里那副頑皮的樣子。土地要承包了,徐寶冊和老六哥包下了這塊西瓜地。“瓜魔”再來瓜地玩耍的時候,老六哥就繃著臉,他心里算計著收入,想起“瓜魔”吃起瓜潑狠潑愣的樣子,他就心疼。他舍不得瓜,因為瓜田已不再是隊里的了。“瓜魔”不再來瓜地了,徐寶冊心里很不是滋味。老六哥的小氣和狹隘,他看不慣。他們終于分開了。徐寶冊又和別人承包了海灘葡萄園。“瓜魔”又象過去那樣來找他玩。“瓜魔”非常想念瓜地中間的那潭清水。清涼的夜晚,徐寶冊和“瓜魔”在葡萄園里找了塊空地,動手挖起水潭來了。小說通過這樣一個故事,揭示了經濟承包以后,人們心理和感情上的變化。作者在經濟發展和人情淡薄的現實面前,借“瓜魔”的口表達了對以前美好人情的懷念。小說中的一潭清水也是一種象征,象征人們美好、無瑕的心地,象征人們親近、自由的生活。小說中“瓜魔”的活潑和純樸、徐寶冊的和氣和樸實、老六哥的狹隘和自私都得到了較生動形象的表現。小說的結局亦富有象征意味,表達了對人與人之間美好感情的追求和向往。小說語言樸實、真摯,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有悵惘,有歡欣,也有失落和向往。
上一篇:劉圣宇《一架彈花機》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程光煒《一種語言》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