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清代·答吳殿麟書》簡析
劉大櫆著。見《劉海峰詩文集》,收于《桐城派文選》。作者仕途失意,僅于晚年為安徽黟縣教諭數年,吳殿麟從學詩文;后歸樅陽故里,吳又從之。此書當是晚年所作。先說吳來書之意在“閔我之窮,憤我之屈”,故使己讀而“茫然生悲,且感且愧”,于是觸發了積壓于胸中的憤慨之情。其一是說自己安于貧窮;所謂“賤則抱德在一身”,“窮則有以自處其約”,隨遇而安,不貪求尊且榮。其二是感憤于執政者閉塞賢路,懷才不遇。當時既無古時薦舉賢才之制,科舉又弊端叢集,致使懷有奇材異質之豪俊之士,不結于中貴執柄之人,則終身不能得志逞才。其三是表明自己以“古之君子”自處,唯修身勵行,不以世俗之誹毀而變易志節。所謂“好惡者存乎己者也;誹譽者存乎人者也。”“君子者,修其在我而已,樂天知命,不為愚氓冷暖而惰其操持。”全篇將抑郁于內心的悲憤之情吐露無遺,神氣流轉,筆力縱恣,波瀾壯闊,表現出書信體散文的特殊風格。
上一篇:《散文·宋金元·答司馬諫議書》簡析
下一篇:《散文·清代·答沈大宗伯論詩書》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