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唐代·憎王孫文》簡析
柳宗元著。見《柳河東集》,收于《中國歷代文選》下冊。是作者貶謫于永州時期所作的一篇寓言體雜文。作者把擄掠壓榨百姓的舊官僚比作王孫(猴子),把德高行善的君子比作猿,借物喻人,表達對禍國殃民的舊官僚的憎恨和自己所參加的革新派集團的贊美。前面部分是序文,刻畫了猿與王孫兩種對立的形象,它們德性各異,一善一惡,一美一丑,加以正反對比。其中對王孫恣意破壞一切,相互殘斗傾軋,作了非常形象的刻畫。并指出猿群與王孫群勢不兩立,而“物之甚可憎,莫王孫若也”,表明作者的愛憎立場。后面部分是針對序文鋪寫的事實而發(fā)的一首騷體詩,極寫王孫為非作歹、兇狠暴虐,百姓深受其害,叫苦不迭。又用歷史傳說申述小人得勢,君子遭殃,表現(xiàn)善惡不能共處的不妥協(xié)的精神。其中三次詰問“山之靈”為何不問世事,反復(fù)直呼“王孫兮可憎”,把鞭撻丑類的憤怒感情層層推向高潮。全篇借《離騷》“以虬龍鸞鳳托君子,以惡禽臭物指讒佞”的手法,影射時政;曲狀物類,姿態(tài)畢肖,筆鋒冷峭,沉郁悲憤,自具一格。
上一篇:《散文·宋金元·息戍》簡析
下一篇:《當代散文作品·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