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裴啟·王子猷雪夜訪友
亦題《雪夜訪戴逵》。東晉軼事小說。裴啟撰。原載《語林》。《藝文類聚》卷二、《初學記》卷二、《太平廣記》卷十二皆引載(文字小異)。魯迅《古小說鉤沉》、周楞伽《裴啟語林》皆輯錄。李格非等《文言小說》、滕云《漢魏六朝小說選譯》均選錄。王子猷,即王徽之,王羲之之子。東晉名士,性傲不羈,曾棄官東歸,病卒。《晉書》卷八十有其傳。戴逵,字安道,東晉學者,書畫家。本篇寫王子猷訪戴逵至門而返事:王子猷居山陰,有天夜晚,下大雪,他睡醒后,開門窗,而獨自酌酒。四望皆白,因此起來彷徨,不禁吟誦左思之《招隱》詩。忽又想起住在剡縣(今浙江省嵊縣)的友人戴安道,便連夜乘船造訪。天明后方到戴家門前,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緣故,他說他是乘酒興而來的,興致滿足而去,何必再見戴安道呢?本篇寫王子猷的行徑,很能說明他任性隨意,曠達通脫的生活態度。魏晉時期,戰亂頻仍,社會動蕩,一部分士大夫不滿意于政治的黑暗,憤世嫉俗,崇尚老莊,主張任性適情,這是他們的內心苦悶和空虛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王子猷的行徑,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類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從某種意義上說,像王子猷這樣雪夜乘興訪友又“興盡而返”的奇特舉動,尚不失清高和風雅,這與魏晉名流那些完全流于頹廢的任性之舉,還是大異其趣的。據《中興書》記載,王子猷“卓犖不羈,欲為傲達,放肆聲色頗過多,時人欽其才而穢其行也。”《語林》本篇所記,則是由實事渲染衍飾而成。它截取了王子猷生活中的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段,進行速寫,于一言一行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主人公任性放達的名士作派風度。全文僅七十七個字,好似一軸徐徐展開的山水人物畫,清雅而疏淡,畫面情景交融:心境與皎然雪景襯比,動作隨興致所使。此景此情,頗富有詩意,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全文語言生動凝煉,情節跌宕有致,而一唱三嘆,時間、地點、人物諸要素皆全:開頭即點出人物與地點,接著便抓住人物的典型動作——“雪夜眠覺,開室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進行特寫式的描摹,先見出人物的灑脫性情來。接著筆鋒往細微處一轉,寫他“詠左思《招隱詩》”。為何吟此詩?詩之意乃主人公之心緒也。他崇尚隱士生活,此詩焉能不觸發他的思緒?當然這也就使他自然想到隱居不仕的老友戴安道。這是“大雪夜”,“忽憶戴安道”,也就罷了。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筆往生活深層描繪,則寫他乘興放舟訪戴,要動真格了。可更出人意外的是,他竟“造門,不前便返”。在這樣跌宕曲折,始料不及的情節描繪中,也就完成了主人公“任性率真,不拘禮法,雖怪誕卻不失可愛”的形象特征的塑造。最末一句是對故事的點睛之筆。“乘興而行,興盡而返”,言約雋永,旨意深遠,而后世已成為典實。這則故事,《世說新語·任誕篇》亦采載,文句幾乎全同。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葛洪·王嬙》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葛洪·王遠》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