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韓嬰·阿谷處女
亦題《阿谷處子》。西漢軼事小說。韓嬰撰。原載《韓詩外傳》卷一第三章。《列女傳·辯通》、《太平御覽》七十四、《事類賦》十一亦皆引載。今李格非、吳志達主編《文言小說》亦錄入。作品描述:孔子南游到楚國去,來到阿谷道上,看到河邊有個帶佩玉的少女在洗東西。孔子就對子貢說:“那個女子可以與她說話嗎?!”就拿出酒杯給子貢,讓子貢去向她說好話。子貢對女子說:“我是北方人,將隨老師到楚國去,正碰上熱天,火辣辣的,請您給一杯水喝,以驅(qū)散我心中的悶熱之氣。”女子回答說,阿谷路旁的這條河水,清清地流向大海,想飲就飲,為何來問我。拿過子貢的酒杯,迎著水流舀了一杯水,又把水倒了出來,再向河里舀了一下,把滿滿的一杯水,放在沙上,說按禮節(jié)我不能親自給你。子貢把情況告訴給老師,孔子又拿出琴來,讓子貢去送給那女子彈一彈。子貢來對女子說:“剛才你說的話,穆如清風,和暢我心;現(xiàn)在再煩你調(diào)音彈琴。”女子說:“我是村野之民,五音不知,安能調(diào)琴?”后來孔子又拿出細布做的紅帶子,讓子貢贈給那女子。女子堅決不受,并申以嚴辭,請子貢早去,且自稱已有親屬所守,休再來糾纏。小說的主旨是在說明“漢有游女,不可求思”。但這篇作品形象的客觀意義卻含有譏諷孔子師生挑逗民女的不嚴肅作風,帶有反儒的傾向。孔子師徒,三番五次故意取鬧于民女,最終自討沒趣而去,有點近乎無賴。阿谷少女是一個聰明知禮并能掌握分寸的女子。她的形象很優(yōu)美。子貢三次糾纏她,她都根據(jù)不同情況巧妙地進行了處置。前兩次,既自尊自愛,又不傷“行客”面情。后一次,態(tài)度嚴正,斷然拒絕孔子師徒饋贈的“資財”;“吾年甚少,何敢受子?子不早去,今竊有狂夫守之者矣。”話語斬釘截鐵,一個“達于人情而知禮” (《列女傳·辯通篇》) 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作品語言暢達如流水,情節(jié)曲微而敘述步步深入,頗帶有民間文學色彩。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描寫少女題材的作品。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防風之鬼》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敬叔·陸機陸云》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