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陶公
亦題《陶公性檢厲》。南朝宋志人小說。劉義慶撰。原載《世說新語·政事篇》。吳組緗等《歷代小說選》、李格非等《文言小說》、徐震堮《漢魏六朝小說選》及福建師大中文系《世說新語選》均選錄。陶公,即陶侃(kǎn)(259—334)字士行,祖籍鄱陽(今江西省波陽縣北)。官至侍中太尉,封為長沙郡公。《晉書》卷六十六有傳。本篇敘寫:陶侃擔(dān)任荊州刺史時,命令建造船只的官員,把所有鋸木屑收藏起來。人們不解此意,后來,元旦集會,適逢積雪初晴,大堂前的臺階上,雪化后很濕,于是就全鋪上一層木屑,出入自如無礙。官府所用的毛竹,陶侃總是下令把厚竹頭藏起,堆積如山。后來,桓溫伐蜀,要安裝船只,就用這些竹頭做竹釘。有一次陶侃征調(diào)當(dāng)?shù)氐闹窀荩袀€官員把毛竹連根取來,正好代替竹篙的鐵足,陶侃就越兩級任用他。作品通過以上三件事(儲木屑、收竹頭、提拔賢能),說明陶侃辦事認(rèn)真、嚴(yán)格,考慮周密,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竹頭、木屑,這些被人廢棄不用的東西,在陶侃那里卻派上了大用場,說明陶侃節(jié)儉樸素又善于思考,很有遠(yuǎn)見。他是封建時代清廉之官的典型。作品條理清晰,三個小故事,都能緊緊地圍繞著“陶公性檢厲”來寫,使中心突出,主旨明確,作品文筆簡約,敘述暢達(dá),人物品格、卓識,自在直敘中見出。如“超兩階”任用獻(xiàn)毛竹篙的官員。行文只有三句話的平敘,但于平敘中展示了陶侃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敢于大膽任賢的超凡品格。劉孝標(biāo)《世說注》引《晉陽秋》載有陶侃“勤務(wù)”事,《藝文類聚》卷五十引王隱《晉書》載有陶侃糶糧濟(jì)饑民事,可為本篇“檢厲、勤政”故事的參照。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除三魅》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陶公少有大志》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