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陽松玠·陽玠
北齊志人小說。陽松玠撰。原載《談藪》。《太平廣記》卷一七四引載。王汝濤主編《太平廣記選》(續)錄入。是一則“俊辯”故事。敘寫:京兆(長安及附近一帶)人杜公瞻是衛尉臺卿的侄子。他曾邀陽玠來家中作客。酒酣,因而嘲噓。公瞻謂:“兄既姓陽,陽貨實辱孔子?!鲍d曰:“弟既姓杜,杜伯嘗射宣王。”殿內將軍牛子充,嘗謂陽玠曰:“君陽(羊)有玠(疥),恐不能拿來下廚房?!鲍d曰:“君牛既充(肥),正可烹宰?!庇忠姭d食芥葅(芥根腌制的咸菜),曰:“君身名玠,何得復啖芥葅?”玠對曰:“君既姓牛,何得不斷食牛肉?”太倉令張策,與陽玠辯議理屈,謂玠曰:“你本來無德量,沒承想與衛玠(晉人字叔寶,風神秀異,為時人所稱譽)同名?!鲍d針鋒相對曰:“你既非英雄,竟敢與孫策同名。”……作品通過陽玠的與杜公瞻、牛子充及張策等人的戲謔和問難,表現了陽玠的多智通達及非凡辯才。其中寫杜公瞻與陽玠相互嘲謔,風趣盎然,雖是文字游戲之類,但其中有修辭學上的“頂針”格的運用,歷史典故的運用等等,頗富知識性。但寫牛子充、張策等與陽玠詰難,則陷于人身攻擊,很是無聊?!墩勊挕返摹稄埲凇穼憦埲谇闪R謝寶積也屬個人之間的無聊攻擊。這說明《談藪》雖以《世說》為宗,但在塑造人物方面,藝術描寫方法已出現向庸俗化的方面蛻化的趨勢。需要指出的是,文中出現的“陽玠”,可能就是《談藪》的作者“陽松王介”。而篇首的“隋京兆……”語,“不能證明《談藪》是陽玠入隋后所作,‘隋’字可能是《太平廣記》編者加的”[王汝濤《太平廣記選》(續)中的《稗邊小綴》]。據本篇,陽玠,字叔寶,幽州人,是當時有名的俊辯之士。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鐘會嵇康》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阿紫》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