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韓嬰·接輿夫婦
西漢軼事小說。韓嬰撰。原載《韓詩外傳》卷二第二十一章。《列女傳·賢明》、《渚宮舊事》二亦皆引載。李格非、吳志達主編《文言小說》錄入。接輿,姓接名輿,或說姓陸名通,字接輿。春秋晚期的“隱者”,《論語·微子》曾載他譏諷孔丘之事。本篇描述:楚狂接輿躬耕而食。一天,其妻到集市上尚未返回,楚王所派的使者帶著黃金二千兩來到家門,說: “大王派臣奉送黃金二千兩,請先生去治理河南。”接輿笑而不答,使者不得已辭別而回。其妻從集市上回來,發現門外的車轍之跡,便問情況。接輿把剛才楚王使者送金請自己出仕做官的事講述了一遍,并說明自己尚未應諾。其妻說: “君使不從,是為不忠; 從之,則是棄義。不如離開此處為上策?!庇谑欠驄D二人帶著食具和織器,變易姓名,逃到別人不知道的地方隱居下來。故事通過接輿夫婦不愿出仕做官而隱居他鄉的情節,反映了春秋晚期隱士們的不慕榮祿、高遠淡泊的人生觀和處世態度。接輿是楚國的一個佯狂之人,他的避世歸隱的人生哲學在《論語·微子》中就已被展示過。本文刻畫他不為“百鎰之金”的俸祿所動,對楚王使臣請他“治河南”,只是“笑而不應”,最終“負釜甑”,攜妻徹底隱去。接輿“笑而不應”,雖未直接描寫答話,卻把這位隱者糞土百金、高官的情態刻畫如生,使人尋味無窮,實為傳神之筆。至于接輿之妻,視“門外車軼 (轍)”而知事,擔心丈夫“少雖懷義,老而遺之”。待丈夫說出情由,她體察丈夫之衷,便說出離家隱遁幾句深明忠義之言。這確實是古代的一出婦唱夫和的 “二人轉”。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吳均·摯虞束晳辨曲水》簡析
下一篇:《先秦·孟軻·揠苗助長》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