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荀氏·張應
亦題《竺曇鏡》。東晉志怪小說。荀氏撰。原載《靈鬼志》。《辯證論》卷八注引。魯迅《古小說鉤沉》、鄭學弢《列異傳等五種》皆輯錄。作品敘述:歷陽(今安徽和縣)張應,先信摩尼教,后娶信佛人家之女為妻。成和八年(333)移居蕪湖后,妻子得病,因為信摩尼教,家財略盡,而病不愈。其妻謂:“我本佛家女,乞為我作佛事。”張應便往和尚修行的精舍處,見到竺曇鏡。竺曇鏡讓他一心接受和實踐佛教教義與戒律,并告知明日要到他家。夜里,張應夢見一人,趨步自己家門,說這家不潔凈。并見竺曇鏡隨此人之后,說這家已經(jīng)產(chǎn)生信佛的意愿,不能求全責備。張應醒后,便立即在家中設高座以供沙門,并設了佛教女神鬼子母座,供齋僧用。第二天竺曇鏡到來,聽到張應說夢情,遂使夫妻二人受“五戒”(佛教戒律,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張應妻之病不久亦愈。作品通過竺曇鏡為張應夫婦除去疾病故事的描寫,說明了佛法降魔清災的威力,宣揚了佛教教義。其思想內(nèi)容不足取。作品把夢幻與現(xiàn)實結(jié)合起來寫,異趣自見,取得了較好的藝術(shù)效果,也達到了宣傳佛法的目的。這則故事,后被《冥祥記》采入,又衍飾出張應馬溝糴鹽,夜夢鬼神鉤捕,夢覺得泄痢病而氣絕,魂入地獄時,又被已死而入陰間的曇鎧(即竺曇鏡),救出于鬼手,而還陽,誦佛經(jīng)三日終死。更突出了佛事。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張季鷹》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張福》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