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桓公伏甲設饌
南朝宋志人小說。劉義慶撰。原載《世說新語·雅量篇》。李格非等《文言小說》、福建師大中文系《世說新語選》皆錄入。桓公,即桓溫(312—373),字元子,東晉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西北)人,明帝女婿,為駙馬都尉,官至大司馬。簡文帝臨死,遺詔令桓溫輔立孝武帝司馬曜。桓溫大怒,以為是謝安、王坦之向簡文帝進言,要削弱他的權力,因此遂有殺謝、王之心。本篇以此為背景寫桓溫欲殺謝、王事。敘述:桓溫埋伏兵士,擺設酒宴,遍請朝中官員,想趁機殺害謝安、王坦之。王甚驚慌,問謝:“應當如何對策?”謝神色不變,對王說:“晉朝政權存亡,決定我們這次行動。”兩人同去,王坦之很害怕。謝安從容不迫。他們向西階走去,進入席位。謝吟誦“浩浩洪流”詩篇。桓公忌憚他的曠達風度,即撤走伏兵。作品通過對謝安、王坦之赴桓溫宴席的不同情況的描述,贊揚了謝安臨危不懼的品格和風貌。作品用比較對照的藝術手法,使人物在同樣環境中通過各自的不同表現,顯示出人物品性的高低。自應詔赴宴之前到既至之后,一個是惶遽無計,內心恐慌形之于色;一個是“神意不變”,越臨險地而越從容不迫、鎮定自若。二人形象的優劣,鮮明突現。劉孝標《世說注》引《晉安帝紀》和《文章志》皆載有此事,但情節有異。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敬叔·桑樹煮龜》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桓大司馬乘雪欲獵》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