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舟學畫編》的主要內容,《芥舟學畫編》導讀
《芥舟學畫編》是清代畫家沈宗騫論述山水、人物畫創作方法的專著。有冰壺閣原刻本,民國十六年(1927)齊振林手寫石印本。1959年人民美術出版社據齊振林手寫石印本,由史怡公標點注釋,作為“中國畫論叢書”之一出版。
沈宗騫,生卒年不詳。初名瓘,字熙遠,號芥舟,又號研溪老圃,齋名冰壺閣。生活于乾隆年間,浙江烏程(湖州)人。善書畫,書學二王,山水宗黃公望、董其昌,寫真為曾鯨一派。《芥舟學畫編》是他唯一的著作。
《芥舟學畫編》成書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全書4卷。卷1卷2論山水,分為宗派、用筆、用墨、布置、窮源、作法、平貼、神韻、避俗、存質、摹古、自運、會意、立格、取勢、醞釀15章;卷3論傳神,分為總論、取神、約形、用筆、甩墨、傅色、斷決、分別、相勢、活法10章;卷4論述人物畫的一般規律及繪畫工具材料的使用、色彩的掌握。經史怡公標點的版本,改變了原書目次,以“山水”論之觀點不如“傳神”論之正確為由,將“傳神”論放在“山水”論之前。這種以今人眼光改變原書次序結構的作法,當然是不足取的。
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自序中說到他撰寫此書的指導思想: “舉凡不合古人之法者,雖眾所共悅,必痛加繩削。有合于古人之法者,雖眾所共棄,必暢為引伸”。全書以山水論為卷首,以 “宗派”列山水論的第一章。開宗明義,推崇南宗士夫畫家,以 “三董”為南宗正傳: “蓋以北苑之后,數百年而得思翁,又百年而得東山,一姓而承一派,洵是千古難事。……然論六法于近日,舍東山其誰與歸?”東山即董邦達。這種 “古今三董相承為畫家正宗”之說,在當時即已為識者詬病。但它確實說明了沈宗騫心目中的“合于古人之法”的具體含義。“山水”兩卷,正是這種藝術思想的具體化,他將文人畫的零散議論加以歸納整理,使之系統化,這不能不說是一大貢獻。而且在山水畫的創作方法上,也不乏新義發明。“傳神”一卷,從具體論述中看,似乎與“山水”兩卷的思路不同,但這種差異的背景是傳統繪畫理論談山水畫者極多,文人畫家大都不善寫真,因而,在“傳神”一卷中,結合具體繪畫實踐的論述就較多。從許多技法步驟的論述看,沈宗騫很完整地總結了曾鯨一派肖像畫的創作方法,為中國畫創作理論填補了一大空缺。
《芥舟學畫編》的文筆雅馴,層次清晰,從整體看,有精練、均衡的特色。這是許多畫論所不具備的優點。
上一篇:《老殘游記》的主要內容,《老殘游記》導讀
下一篇:《花鏡》的主要內容,《花鏡》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