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事比》的主要內容,《古事比》導讀
《古事比》是搜集古代之事加以排比而成的一部專門性類書。作者方中德,“挾發古今奇疑光怪之事,勾稽前人瑰異詭持之事,聚而通之,符而合之,引其端而辨其緒,曰古事比。日抄十數葉,積十余年,成書五十余卷”(《古事比·序》)?,F知本書最早的版本是清代乾隆年間阮元采進本(未說明何種版本);此外,還有清光緒十三年(1887)點石齋石印本;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寶善局石印本;1915年石竹山房石印本;1924年錦章書局石印本。另有一巾箱本,為清光緒十三年(1887)上海文盛堂石印,頗堪利用。
方中德(生卒年不詳),字田伯,另依巖,安徽桐城人,約生活在清初,為清著名學者方以智之子。方家屢世公卿,獨中德一生隱居不仕,讀書萬卷,年八十猶讀書不輟。所著除《古事比》外,還有《遂上居集》。
該書52卷,一說53卷。共約60萬字。前有作者自序及其友人序。正文每卷下分若干類,共273類。如卷1分為象緯、節序、輿地、君臣、禪繼5類。本書內容廣泛,難以歸類,原書每卷亦沒有統一的大類目,在此逐卷介紹其內容。卷1:象緯、節序、輿地、君臣、禪繼;卷2:父子、母子、繼嗣;卷3:訓誡、名裔、知子、象賢、干蠱、不嗣、祖孫、外祖孫;卷4:叔侄、姊妹、嫂叔、甥舅、內外兄弟、婚姻、翁婿、親戚;卷5:夫婦、賢媛、才女、知兵、姬御、美婦、妒婦、妖冶、瀆亂、出妻;卷6:宗族、同居、家世、家法、優劣、異趨、倫變、師弟;卷7:朋友、交誼、故舊;卷8:賓客、謁見、朋黨、宦寺、仆隸、微賤;卷9:身體;卷10:神宇、產異、秉異、武男、夢寐;卷11:前身、疾病、忌諱、姓名;卷12:同名;卷13:德行、忠義、德化;卷14:孝誼、孝感、義俠、救患;卷15:訟冤、讓產、好施、好生、感應、高介、恬退、謙抑;卷16:方正、祛邪、嫉惡、不撓、質直;卷17:審己、韜晦、慎密、心折;卷18:言語、議論、謀畫、聽言;卷19:諫說、箴規、毀譽、賞識、知人;卷20:評品;卷21:比擬、稱謂、刺譏、排調、詆毀、讒險、誣構、離間、告訐;卷22:政事;卷23:歌誦、遺愛、刑賞;卷24:禮賢、寵禮、用人;卷25:理財、禮制、名分、事制、慶賀、祭祀、謚法;卷26:仕宦、官爵、職變、薦辟、貢舉、門生;卷27:同年、同官、交代、僚屬、書記、奸邪、權勢、壅蔽、冒濫、僭越、躁進、廢滯、黜免、譴累;卷28:文學、經史、著述、討論、愛慕、互勝、妄作;卷29:夙慧、強記、捷悟、敏膽、博物、游學;卷30:讀書、家學、晚學、寫書、借書、刻書、藏書、書厄、碑志、輯文;卷31:兵戰;卷32:良將、料敵、用間、軍號、鎮定、膽略、盜賊;卷33:豪爽、簡傲;任誕、好勝、嫉忌、自矜、不揣、性偏;卷34:尤悔、愧恨、自新、疑懼、嚴憚、殘忍;卷35:惑溺、不終、傾險、諂侫;卷36:悖陋、錯繆、愆失、疏略、凌犯、不誼、無恥、假譎、詐偽、欺矯、狎褻;卷37:器量、公私、曠達、識鑒、大體;卷38:智術、干局、長短、文武、志愿、世情、好名、務實;卷39:事機、奮激、料事、代謀、當局、善處、權變、風尚、嗜癖、氣類;卷40:嫌疑、恩怨;卷41:辭受;清修、賚贈、賂遺;卷42:富殖、奢侈、儉嗇、貪黷、鄙吝;卷43:出處、游覽、棲逸;卷44:禎孽、水火、禍福、休咎(上);卷45:休咎(下)、譴報、毒歷;卷46:命遇、數定、困辱、患難;卷47:年齡、知命、非命、安貧、傷逝、喪葬;卷48:術藝、妖妄;卷49:音聲、宮室、器用,飲食;卷50:衣服、珍寶、鬼神、神怪、幻化;卷51:仙道、釋宗、草木、鳥獸;卷52:事類、相反、顛倒、同異。每類下列性質相同的各種事件,如卷3“友愛”這一類下,有“老而彌篤者”、“犯而能容者”、“離而相思者”等若干性質相同的事件。事件之后是與事件相關的人名,人名之后有簡要解釋,如卷3“友愛”類下“離而相思者”這件事是這樣記述的:
離而相思者,虞荔也。(第二弟寄寓閩中依陳寶應,每言之則流涕。文帝敕應求寄不遣,荔因感疾。寄與兄隔絕亦感疾,每得荔書,氣則奔劇。)李濤也。(弟干陷敵,每見人來,濤必對之痛哭。)
這里的“第二弟寄……氣則奔劇”和“弟干陷敵……對之痛哭”均為小字雙行,對其前面的人名進行解釋。
該書內容廣泛,“舉天經地緯、人官物曲,心性倫常,以及事物之怪異險阻順逆,歲時風俗,家國時代,靡不援引古事而比之”(《古事比 ·序》)。書中以古人之事而衡古人,同時也以古人之事而鑒后人。揖古人于一堂,立一善,于此而眾善之為歸;考一德,于彼而群德相為應。另,此書取材甚眾,不僅搜集各類史傳,還羅致《淵海》、《同書》、《駢志》、《事隅》、《偶記》、《談薈》、《傭吹》、《問奇》等諸書數種。不僅如此,全書還有敘事十分扼要,論述簡約,旨意深遠的優點,頗受讀者青睞。然而,限于全書的規模,本書頗有“掛一漏萬”之不足,“蓋四部之書,浩如煙海,軼聞瑣記,仆數難窮,欲以數十卷書,一一比類而合之,不免自為其難,宜其顧此失彼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古事比》是將歷史上散于各書的一些性質相同或某一點相同的事情,依照“以事為經,以人為緯”的原則,予以條理貫通,歸類排比。對于所取材料,不管是否出于同世之人,只要事跡可以比附,即排列一起,用以對照。這樣,就使得歷史上不少人物事跡類集成編,以備查考,給文史研究提供了方便。
上一篇:《古書疑義舉例》的主要內容,《古書疑義舉例》導讀
下一篇:《古今事文類聚》的主要內容,《古今事文類聚》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