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水經》的主要內容,《今水經》導讀
《今水經》是記述清初全國水道源流的專書。清黃宗羲撰。作者以酈道元注《水經》,雖引注廣博而無稽于事實,又因時代久遠,水道形勢變化很大,《水經注》與清初諸圖志多不相合,乃不襲前作,自定體例,條貫諸水,窮源按脈,于康熙初著成是書,乾隆三十八年(1733)付梓。后迭經翻刻。今有《黃梨洲遺書》(清光緒三十一年杭州群學社石印)本、《梨洲遺著匯刊》(民國四年[1915]中華書局排印)本、《知不足齋叢鈔》(乾隆至道光)本、湖北崇文書局匯刻本、《明辨齋叢書》本、《叢書集成》本等。
黃宗羲(1610-1675),字太沖,號南雷,人稱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際思想家、史學家。其父尊素為東林名士,宗羲受遺命師事劉宗周,19歲入京訟冤,以鐵錐斃傷數人,領導復社進行反宦官斗爭,幾遭殺害。清兵南下,他召慕義兵,成立“世忠營”,進行武裝斗爭,被魯王召為左副都御史。明亡后,隱居著述,屢拒征召。他博古通今,對天文、地理、算術、樂律、經史百家及釋道之書,無不精研,史學成就尤大。所著《明儒學案》敘述明代講學諸儒流派分合得失甚詳,開浙東史學新風氣。在經濟方面,他主張改革土地賦稅制度,反對傳統的農本工商末的觀點,強調工商皆本。在文學方面,強調詩文必須反映觀點,表達真實情感。一生著述甚豐,有《南雷文定》11卷、《文約》4卷、《南雷文案》4卷、《詩案》4卷、《明文海》482卷、《深衣考》1卷、《四明山志》9卷、《歷代甲子考》1卷、《二程學案》2卷、《明史案》244卷、《明夷待訪錄》1卷等10余種。
《今水經》不分卷,約2萬字。全書以入海水系為綱,以北水、南水分區。《北水》記載黃河、運河、鴨綠江、混同江、大凌河、小凌河、膠河、濰河、丹河、沽河、墨水、淄水、純水、時水、灤河、白河、衛河、淮河等入海水系18條。《南水》記載長江、浙江、靈江、永寧江、永嘉江、安陽江、連江、建水、洛陽江、晉江、漳江、汀水、廣江、滇陽江、鑒江、廉江、欽江、元江、瀾滄江、大盈江等入海水系21條。各水系下,分別記載其支流以及匯入支流的小水。《南水》中,附記《瓊海潮候》敘南海潮汛甚詳。全書以表所列次第記載各水簡單明了,甚便查閱。
參考文獻
- 1.《今水經》。
- 2.《清史稿·黃宗羲傳》。
- 3.吳承志:《今水經注》序。
上一篇:《今古奇觀》的主要內容,《今古奇觀》導讀
下一篇:《何博士備論》的主要內容,《何博士備論》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