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的主要內容,《茶經》導讀
《茶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于茶的文獻。唐代陸羽著。約成書于8世紀70年代?!缎绿茣に囄闹尽纷钤缰?。主要版本有宋《百川學?!繁?,明陶宗儀《說郛》本;清《古今圖書集成》本,《格致叢書》本,《百名家書》本,《唐代叢書》本,《呂氏十種》本,《五朝小說》本,《唐人說薈》本,《漢唐地理書鈔》本,《茶書全集》本,等等。也有單行的,如清乾隆時浙江鮑士恭所獻家藏本《別本茶經》,日本諸岡存《茶經評釋》本(包括明嘉靖庚子龍蓋寺刻本),等等。
陸羽(?—約804),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自號桑苧翁,別號竟陵子。復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門縣)人。他出身貧寒,從小在寺院中長大。天資聰慧,性詼諧,受寺院樂舞熏陶,離開寺院后即以樂舞戲謔為業。后專攻儒學。天寶年間,到江南名山寺院尋師訪友。于760年隱居苕溪 (在今浙江湖州市)。陸羽詩文造詣頗深,與著名詩僧皎然、靈一等“講德昧道,朗詠終日”,還與道士詩人張志和、李季蘭以及大書法家顏真卿等交往。儒、禪、道思想的滲合,形成了他的獨特的性格和作風。既有儒者的人生哲理,又有禪者的“狂”,還有自然清靜、怡樂山水的生活情趣。晚年曾有詔拜為太子文學,后又徙太常寺太祝,皆不就職。
陸羽一生活動于長江中下游的產茶區,他對茶有著特殊的愛好和興趣。早年對巴山峽川茶區的茶樹及茶葉情況,就曾進行過觀察和了解。定居江南后,對茶作了全面系統的研究,著成 《茶經》一書。
《茶經》是一部歷史和實際考察相結合的專著。全書分為10經。觀其內容,可概括為兩個主要方面。其1,關于茶樹的植物學性狀及茶葉的加工制造,屬于農學范疇。其中“一之原”記茶的名稱考訂,茶樹的性狀特征,生態環境和地理分布,栽培,品種鑒定和利用。“二之具”記采制工具,多為就地取材,制作簡便,設計合理?!叭臁庇洸枞~的加工?!鞍酥亍庇洸铇涞牡乩矸植肌F渲?“一之原” 為主要內容。
其2,關于烹茶和飲茶的方法,屬于品茶的范疇。其中有“四之器”記煮茶和飲茶的器具?!拔逯蟆庇涳灢璧呐?(烤、煮、酌) 茶法?!傲嫛庇涳嫴璺ā!捌咧隆睘闅v史資料匯編。而以 “五之煮”為其主要內容。
陸羽在茶樹的植物學特性方面首次提出: 茶樹有樹高“一尺、二尺”的灌木型和樹高“數十尺”、“兩人合抱”的喬木型;茶樹的頂生芽葉有“筍”、“芽”之分,前者狀如竹筍,后者細弱短瘦;并可依據芽葉的性狀來辨別茶樹品種的優劣: “葉卷 (嫩葉背卷),上; 葉舒(嫩葉舒張),次”,這一點至今仍是鑒別茶樹品種的一項依據。
在生態環境方面,陸羽很重視土壤結構對茶樹生長的影響。他把“地”分成上、中、下三等: “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還提出包括日照、溫度、濕度和坡向等生態條件對茶樹生長和品質的影響:“陽崖陰林者,上”,“陰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滯……”,至于說到“野者上,園者次”,則情況比較復雜。一般說來,在大面積人工栽培的情況下必須考慮人的活動的方便,因而對茶樹生態條件的考慮就難免有所不足,故此人工栽培的茶樹往往不如經受了嚴酷的自然選擇后生長起來的茶樹來得優良。當然,這里也包含了當時的人工栽培技術與品種改良技術尚不夠發達的因素。不過,時至今日,正像人工栽培的人參終不如野山人參一樣,在現代技術栽培下的茶樹,也仍然還沒有超過武夷山絕頂的野生鐵觀音。陸羽的話,至今仍然有正確的一面。
關于茶樹的地理分布,在參閱大量文獻和進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陸羽提出,茶樹是“南方嘉木”,并按當時的行政區劃,分為8個產茶區,它基本上反映了我國茶樹的地理分布狀況。
有關茶葉的采摘期、采摘的標準以及采摘經驗等,《茶經》中也都有明白記載。至于對鮮茶葉的加工,則只談到餅茶的制作過程,包括粗茶、末茶和散茶的制作過程,卻沒有提到制作方法。《茶經》還依據茶餅表面的勻整情況,分餅茶為8等。
陸羽還總結了茶葉可以防治某些疾病的經驗,包括治療: “熱渴、凝悶、頭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等,還提出,茶可“蕩昏昧”,作為一種消睡提神的飲料。
烹茶和飲茶法的介紹是《茶經》的另一特點。陸羽十分詳細地介紹了烹茶的過程、方法,所使用的器具、燃料、水質、火候等各個環節。對飲茶法的介紹也十分詳細而具體。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茶經》把飲茶作為一種精神享受,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只有“精行儉德之人” 才能享受這種藝術。
《茶經》在歷史上起過不可忽視的作用。史書稱,陸羽《茶經》問世后“天下益知飲茶”。從學術史上看,宋代有蔡襄、趙佶等人所著茶書,明清時期有大量關于茶的專著,它們無一不受到陸羽 《茶經》的影響。
早在8世紀中期至9世紀初期,茶由日本入唐高僧帶回日本。在高僧澄西的倡導下,把陸羽《茶經》中的烹茶及飲茶法發展成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茶道。澄西因而獲 “日本陸羽” 之稱。
近代學者如日本諸岡存著《茶經評釋》,英國威廉·烏克斯著《茶葉全書》都有專章摘錄和論述陸羽《茶經》。
我國學者自本世紀以來發表了大量研究《茶經》的論著。其中成績卓著的是吳覺農。他研究茶葉和 《茶經》有70年之久,被譽為“當代茶圣”。他著的《茶經述評》,被譽為 “20世紀的新茶經”。
參考文獻
- 1. 威廉·烏克斯著,中國茶書研究社社員集體翻譯: 《茶葉全書》,中國茶葉研究社,1949。
- 2. 吳覺農: 《茶經述評》,農業出版社,1984。
- 3. 莊曉芳:《中國茶史散論》,科學出版社,1988。
上一篇:《范蠡養魚經》的主要內容,《范蠡養魚經》導讀
下一篇:《草廬經略》的主要內容,《草廬經略》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