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內外編》的主要內容,《串雅內外編》導讀
《串雅內外編》包括《串雅內編》和《串雅外編》兩部分,簡稱《串雅》,系走方醫術專書,清趙學敏(見“本草綱目拾遺”)撰,成書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八千卷樓書目》最早著錄。主要版本有乾隆二十四年刻本;乾隆三十三年(1768)刊《串雅內編》本;光緒十七年(1891)據《知不足齋》抄本刊本; 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出版 《串雅內編》 影印本,1960年出版《串雅外編》排印本。
趙學敏的同宗兄弟趙柏云是著名的走方醫 (鈴醫),挾走方醫術遍游南北,遠近聞名。學敏與趙柏云晤談技藝,認為走方醫術“頗有奧理,不悖于古,而利于今”。他自己于實踐中也深感此術“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遂決心將趙柏云口述和提供的資料予以刪削、補訂,使之趨于系統,使這種民間醫術步入大雅之堂。由于在整理過程中,既注意突出走方醫術賤、驗、便的特點,又注意精心篩選,“棄俗從雅”,故以 《串雅》名書。
本書8卷。包括《內編》《外編》各4卷。《串雅內編》卷1-卷3的前半部分,介紹走方醫以 “截藥”(即阻截疾病,驅邪于外、清除病灶之劑)治療內外科疾病諸法;卷3的后半部分記述 “頂藥”(涌吐劑)和“串藥”(瀉下劑)治療諸法及治療內科病的單方;卷4為醫治雜病、外科、意外損傷及奇疾怪癥的單方。《串雅外編》4卷,介紹 “禁藥”以及起死、保生、奇藥、針法、灸法、貼法、薰法、洗法、熨法、吸法、殺法、偽品、法制、藥品、食品、雜品、取蟲等門。
本書的主要成就在于第1次系統全面地對走方醫術進行了整理,除去其中“旁涉玄禁、瑣及游戲”的內容,總結了其技神效捷的寶貴經驗,為走方醫正名。本書收羅相當廣泛,據作者自述,其中30%的資料取自趙柏云的手抄本;30%得自《救生海》、《百草鏡》;30%出于 《養素園傳信方》及 《江閩方本》;10%為世醫所傳。對于走方醫最常用的截頂串禁四法論述最詳。書中所列治療方劑,大多屬于藥味不多的單方驗方,尤其“截藥門”和 “頂藥門” 中,收集了不少符合賤 (價廉)、驗(奏效快)、便(方便)的效方。走方醫的禁法是用藥物兼施祝禱等迷信手段的治法。但“禁藥門”中則有辟疫、截瘧等法,并收載了如禁蚊、滅虱、除蚤、辟蠅等除害滅病方,都是民間長期應用的寶貴經驗。“起死”、“保生”、“奇藥”諸門中,也多有頗為實用的或具有啟發性的方法。
由于走方醫缺乏系統理論,論治一般只言某方某藥某法專治某病某癥,多不注重辨證,故本書未將方藥分證列類,而主要是從用法和方藥效果的角度進行分類編次。本書選方尚未達到精純的程度,更難免摻有迷信或唯心色彩很濃的內容(如符禁之類),但仍不失為反映我國古代民間醫藥方術的重要文獻。
上一篇:《東郭記》的主要內容,《東郭記》導讀
下一篇:《二十二史札記》的主要內容,《二十二史札記》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