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物·桑弘羊
西漢著名財政大臣。洛陽人,出身在商人之家。但當時商人的社會地位很低,漢高祖規(guī)定商人不得穿絲綢衣服,不得乘車,不得購買土地; 還必須與奴婢一樣,加倍交納算賦 (人頭稅)。漢武帝時,還恢復了秦朝的謫戍制度,有市籍的商人及其子孫隨時都可以被押往邊疆服役或定居。桑弘羊的父親絕對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繼承父業(yè),便讓他從小拜師求學,接受人文教育,桑弘羊十三歲進入宮廷,做了漢武帝的侍中。桑弘羊在這個聽差兼秘書的位置上一呆就是二十多年。元狩四年(前119),漢武帝為增加財源,以支付龐大的軍費,決定向商人征收財產稅,并嚴禁民間私自鑄錢,將鑄錢業(yè)、煮鹽和冶鐵這三大買賣收歸國有。漢武帝為了對付商賈,特地任命鹽商出身的東郭咸陽和鐵商出身的孔僅同任大農丞 (財政部次長),桑弘羊則“以計算用事”。元鼎二年 (前115),桑弘羊升為大農中丞,五年后升為治粟都尉。這是漢武帝時代特設的官職,負責軍糧的籌集,隨后即出任大司農 (財政部長)。鹽鐵專賣是漢武帝既定的國策,桑弘羊以其精明強干的作風,雷厲風行地使這一國策變?yōu)楝F實。他選派得力的大農部丞數十人,分別下到各郡國,對原有鹽官、鐵官進行了整頓、甄別,從而保證了國有鹽鐵業(yè)的正常營運。桑弘羊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主要體現在均輸和平準二法上。均輸就是異地買賣,吃中間的差價; 平準就是賤買貴賣,也是吃中間的差價。這是商人賺錢的訣竅,但桑弘羊卻用這種方法來為國家做生意。他建議朝廷設置均輸官和平準官,也就是官商,來具體操作這兩宗大買賣,結果民賦雖未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卻大大增加了。一千多年后,北宋宰相王安石變法,也采取了這種方式來為國家開辟財源。桑弘羊的理財能力與行政能力,獲得漢武帝的激賞,他不但封給桑弘羊左庶長的爵位,獎勵黃金二百斤,而且在臨死之前,遺詔桑弘羊為御史大夫,與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同為輔政大臣,輔佐年僅八歲的漢昭帝。漢昭帝始元六年 (前81),主張 “輕徭薄賦” 的霍光以皇帝名義召集各地賢良文學,就是否繼續(xù)實行均輸、平準、鹽鐵專賣等問題進行辯論,這就是著名的 “鹽鐵會議”。桑弘羊在會議上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自然是堅決維護武帝時代的經濟政策。無論如何,從為國家開辟財源這一點說,桑弘羊是功臣,是贏家; 但在一年后的宮廷斗爭中,這位精于算計的理財家卻敗在了以謹厚著稱的霍光手里。他與上官桀等合謀,欲迎立燕王旦為帝,并加罪霍光,被霍光察覺,搶先動手,將其一網打盡。桑弘羊不但做了刀下鬼,而且留下了千年惡名。直到現代觀念更新,對他的評價才有所改變。
上一篇:文學·流派·桐城派
下一篇:文學·文人·梁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