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續錄》的主要內容,《東華續錄》導讀
《東華續錄》又名 《十一朝東華錄》,是摘抄清代歷朝實錄而成的編年體史料長編。清王先謙撰。光緒年間,王先謙任翰林院編修。王繼蔣良騏《東華錄》之后,續抄高宗乾隆、仁宗嘉慶、宣宗道光三朝史料編輯成《東華續錄》230卷,并增補蔣氏之書,擴至194卷,于光緒十年(1884)成書,合稱 《九朝東華錄》。以后王又把潘頤福所輯的《咸豐朝東華錄》69卷擴至100卷,自輯 《同治朝東華錄》100卷,并與前九朝合并,稱《十一朝東華錄》。此書正式名稱,雍正以前稱 《東華錄》,以后稱《東華實錄》,共625卷。其資料來源,據編者稱: “凡登載諭旨,恭輯《圣訓》、《方略》;編次日月,稽合 《本紀》、《實錄》;制度沿革纂 《會典》;軍務奏折取《方略》,兼載御制詩文、旁稽《大臣列傳》。本書陸續刊出,實無全刊本。最初有光緒十年長沙王氏原刻本 (1884年) 和上海廣百宋齋石印本等。
王先謙(1842—1917),清末學者,字益吾,號葵園,室名虛受堂,湖南長沙人。同治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國子監祭酒,參與國史館編纂工作。后歷任云南、江西、浙江等地鄉試考官、江蘇學政及湖南岳麓、城南書院院長,進為內閣學士。
本書625卷,記清十帝十一朝(太宗分為天聰、崇德兩朝)史事,包括《東華錄》194卷,記天命至雍正年間,計天命4卷,天聰11卷,崇德8卷,順治36卷,康熙110卷,雍正26卷; 《東華續錄》430卷,記乾隆至同治年間,計乾隆120卷、嘉慶50卷,道光60卷,咸豐100卷,同治100卷。年經月緯,記載歷朝政治、經濟、軍事等,資料較為豐富,某些部分且編進了實錄所缺載的史料,如雍正帝辦理曾靜一案,實錄刊載的諭旨就不及王錄詳盡; 咸豐間鑄大錢事,實錄無而王錄有。
本書敘事詳盡,為清史基本資料的匯集,故為世所重。唯《東華錄》部分所據實錄為屢經纂改之本,不能完全包容“蔣錄”。
上一篇:《東華錄》的主要內容,《東華錄》導讀
下一篇:《東周列國志》的主要內容,《東周列國志》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