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回頭》的主要內容,《猛回頭》導讀
《猛回頭》是20世紀初年著名的愛國主義宣傳作品。陳天華著。1903年初刊于日本東京。發行后正值國內資產階級革命思潮彌漫,因而反復刊行,流傳甚廣,成為當時重要的革命宣傳品。初刊本甚稀。通行本系根據曹亞伯《武昌革命真史》(1930年出版)所載文字排印。《猛回頭》初版發行后,陳天華根據形勢變化又曾進行過修改補充,再版本且 “視原本約增四分之一”。1911年湖南 “光復”后曾由 “湖南演說科”出版的 《猛回頭》石印本,內容增減較大。如通行本《猛回頭》提到的 “十要”,內容很簡略; 上述 “石印本”中敘述就較詳。但后者所據是否即再版本,難以肯定。全文收入湖南人民出版社編1958年出版的《陳天華集》,又收入1982年出版由劉晴波、彭同興編校的增訂二版,后者為目前較好的版本。
陳天華(1875—1905),原名顯宿,字星臺、過庭,別號思黃,湖南新化人。父親為鄉間塾師,母早亡,家境清寒,十五歲時始入蒙塾。后經人資助入新化資江書院、新化實學堂及長沙岳麓書院就讀。1903年4月以官費至日本東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師范科。正值沙俄違約不從中國東北撤軍,全國掀起拒俄運動,陳天華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拒俄義勇隊,并“日作書報以警世”,以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寫下了著名的著作《猛回頭》 和 《警世鐘》。
通行本 《猛回頭》正文前有 “序”,署名為 “群學會主人”,真名待考。序言時間為 “紀元2455年”,此當為孔子紀年,即1904,可見此序非初版本所有。又有黃帝肖像后題、地理述略、人種述略三段,表現了強烈的反滿情緒,同時又帶有片面、錯誤的種族觀點。
正文共有14段,每段均由先唱詞后通俗文字組成,全文約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1部分(1—5段) 歷數了近代以來帝國主義觸目驚心的侵略,抨擊清政府為 “洋人的朝廷”。最為有名的一段唱詞說道: “俄羅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計中藏;法蘭西,占廣州,窺伺黔桂;德意志,膠州領,虎視東方;新日本,取臺灣,再圖福建;美利堅,也想要,割土分疆。這中國,哪一點,我還有分,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壓制我,眾漢人,拱手投降。”
第2部分(第6—9段)沉痛地敘述了印度、越南、波蘭等國人民遭到瓜分亡國的歷史教訓,中國也將要淪為這些國家人民的危險境地,呼吁人們猛醒過來。
第3部分(第10段)提出救國的十條要求,包括除黨見、講公德、重武備、務實業、興學堂、立演說、興女學、禁纏足、不吃洋煙、改良社會等。這“第一要,除黨見,同心同德”的內容,就是想在“與外族做對的大宗旨下”,把國內守舊與求新、革命與勤王、急進與和平等,統統都調和起來。其他各條的內容,亦都表明陳天華在這些問題上尚未越出社會改良的范圍而進到革命的要求。
第4部分(第11—14段)號召向西方各國學習,學習法蘭西革命,改革弊政;學習德國、美國、意大利的民族獨立和民族統一運動的精神。特別強調了效法杜蘭斯(德蘭士瓦)三年“絲毫都沒有退讓”的抗英和美國為獨立堅持的“八年苦戰”。他期望一旦“猛睡獅,夢中醒,向天一吼”,就會有“改條約,復政權,完全獨立”,“氣吐眉揚” 的日子就會到來。
在拒俄愛國運動中寫下的《猛回頭》,雖然民主革命觀點仍較模糊與薄弱,但它的出色之處主要在于強烈的救亡要求和愛國熱情。加上陳天華《猛回頭》的姊妹篇《警世鐘》,“所著咸用白話文或通俗文,務便輿夫走卒皆能使之了解,故其文字小冊散播于長江沿岸各省,最為盛行”。甚至當時在湖北清朝新軍中都視這兩本書 “為至寶,秘藏不露,思想言論,漸漸改良”。《猛回頭》在當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準備階段。所起的革命宣傳作用和影響是很大的。
參考文獻
- 1. 劉晴波、彭國興編校: 《陳天華集》,湖南人民出版社,第2版,1982。
- 2. 馮自由: 《猛回頭》,作者陳天華,見 《革命逸史》 第3集。
- 3. 陳匡時: 《 〈猛回頭〉 和 〈警世鐘〉 的寫作年代》,1963年4月25日 《光明日報》。
上一篇:《牡丹史》的主要內容,《牡丹史》導讀
下一篇:《理學宗傳》的主要內容,《理學宗傳》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