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的主要內容,《趙氏孤兒》導讀
《趙氏孤兒》是元代雜劇劇本。全名《冤報冤趙氏孤兒》,一作《趙氏孤兒冤報冤》,或作《趙氏孤兒大報仇》。紀君祥撰。《錄鬼簿》、《太和正音譜》均著錄。今存元刊本、《元曲選》本、《酹江集》本;除 《元曲選》本外,其他皆收入《古本戲曲叢刊四集》。元刊本存于《元刊古今雜劇三十種》中,只錄曲詞,而無賓白。今人邵曾祺考釋云: “此劇元刊本無第五折,疑系《元曲選》添出?!对x》曲詞也和元刊本大不相同,僅有七曲相近似。元刊本又有十二曲為 《元曲選》所無,《元曲選》也有四曲為元刊本所無。”( 《元明北雜劇總目考略》頁193)以 《元曲選》本最為流行,王季思等編選的《元雜劇選注》和《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分別收錄以此本為底本的注釋和點評本,前者北京出版社1980年出版,后者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刊行。
紀君祥,一作紀天祥(見曹楝亭本《錄鬼簿》),大都(今北京市)人。僅知與李壽卿、鄭廷玉同時,為元代前期雜劇作家,生平不詳。所作雜劇除《趙氏孤兒》外,尚有《松陰夢》(或作《松陰記》)、《驢皮記》、《錯勘贓》、《韓退之》和《販茶船》。《松陰夢》存曲詞1折,其他4種均佚。
《趙氏孤兒》5折1楔子,演屠岸賈陷害趙盾全家、最后由趙氏孤兒大報仇事。這個悲劇故事,最早見于《左傳》,《史記》之《趙世家》、《晉世家》亦有記載,以漢劉向《新序·節士篇》和《說苑·復恩篇》記得最為詳細。此劇就是據這些歷史素材改編而成,劇云:春秋時晉國大將軍屠岸賈專權,向晉靈公進讒言,構陷文臣趙盾,將其一家300余口殺害,趙盾之子駙馬趙朔被逼自盡,公主也遭到禁錮。不久,她生下遺腹子趙武,趙氏門客草澤醫生程嬰趁替公主看病的機會,冒死將孤兒藏匿于藥箱內帶出,被守門將軍韓厥發現,程嬰曉以大義,韓厥深受感動,遂將程放走,自刎而死。屠岸賈得知消息,通令全國,凡獻出趙氏孤兒者有重賞,否則3日內盡殺與孤兒同歲之嬰兒。程嬰見事態嚴重緊迫,急去找趙盾的同僚罷職歸農的公孫杵臼商議,他決心舍子救孤,懇求公孫將孤兒撫養成人,報仇雪恨。公孫恐自己年邁,難以盡撫養之責,愿替代程嬰去死,讓程去告發。屠岸賈聞訊,帶兵搜捕,當場用劍劈死程嬰之子,公孫杵臼撞階而亡。屠問知程嬰有后,便將孤兒認作義子,并傳授他武藝。20年后,孤兒越武長大成人。程嬰用圖畫向他講述往事,孤兒異常悲痛,決意殺賊。晉悼公立,在大臣魏絳的幫助下,趙武殺了屠岸賈全家,終于報了冤仇。
屠岸賈與趙盾兩個家族的矛盾沖突,本來是統治階級內部的忠奸斗爭。但作者的是非愛憎態度十分鮮明,他通過這個怵目驚心的歷史悲劇,揭露和鞭撻了奸臣屠岸賈兇狠殘忍、禍國殃民的罪惡行徑,贊揚了韓厥、公孫杵臼、程嬰等忠臣義士舍己為人、見義敢為、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表達了人民群眾 “善惡到頭終報”的強烈愿望。全劇大氣磅礴,悲壯激烈,洋溢著濃烈的悲劇氣氛。王國維將《趙氏孤兒》與《竇娥冤》并列,認為這兩個戲“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 ( 《宋元戲曲考》)。
這個戲一直廣為流傳,與之同題材的作品有南戲《趙氏孤兒記》、明傳奇 《八義記》 以及清代地方戲的《八義圖》等。以京劇 《搜孤救孤》和馬健翎改編的秦腔 《趙氏孤兒》影響最大。早在18世紀元雜劇 《趙氏孤兒》就傳到了法國,先后被翻譯成法、英、俄、德等文字。法國大文學家伏爾泰根據此劇的法譯本改編為《中國孤兒》。此外德、奧等國著名作家都改編上演過。
上一篇:《貞觀政要》的主要內容,《貞觀政要》導讀
下一篇:《鄭和航海圖》的主要內容,《鄭和航海圖》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