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的主要內容,《慎言》導讀
《慎言》是 一部重要的哲學著作。明王廷相撰。作于明嘉靖初年。最早的本子是嘉靖十二年癸巳(1533)單刻本,后收入《王氏家藏集》(嘉靖十五年<1536>原刊本、清順治十二年(1655)楊氏補刊本)和 《王浚川所著書》(嘉靖中刻本)。科學出版社1959年出版了侯外廬等編輯的《王廷相哲學選集》,中有《慎言》節選;1965年中華書局再版時,將 《慎言》全文收入。
王廷相 (1474-1544),字子衡,號浚川,又號平崖,河南儀封(今河南蘭考)人。明代政治家、哲學家。弘治十五年 (1502),登進士第,選翰林庶吉士。他是一位著名的社會改革家,故而在仕途上屢遭誣陷,數度起落。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他對天文、音樂也頗有研究,他一生創作的詩文頗多,在文學史上與李夢陽等并稱為 “七才子”。王廷相的重要著作,尚有 《雅述》、《內臺集》等。后人編為 《王氏家藏集》與《王浚川所著書》。
本書不分卷,王廷相自稱13篇,標點本全書約5萬字。中華書局標點本 《王廷相哲學選集》將 《慎言》各篇分為若干“章”。篇名及章數為:1、道體篇27章;2、乾運篇,20章: 3、作圣篇,39章; 4、問成性篇,24章; 5、見聞篇,34章; 6、潛心篇,43章; 7、御民篇,31章; 8、小宗篇,23章: 9、保傅篇,43章;10、五行篇,29章;11、君子篇,48章;12、文王篇,18章; 13、魯兩生篇,28章。全書正文前有序一篇。
本書較為全面地體現了作者的社會政治思想、哲學思想及歷史觀。其中,文王、御民、作圣、保傅諸篇集中反映了改革時弊的主張。他認為要“天下順治”,必須大力提倡 “事簡”、“賦輕”、“節儉”。具體應該 “抑豪、稽籍、正租”。道體、乾運二篇集中了他有關 “理在氣中” 的本體論理論。《小宗篇》表述了 “性不離氣”的人性論。潛心、作圣、見聞、小宗諸篇提出了“知行兼舉” 的認識論。在知行關系上,他特別強調“行”的重要性: “世未有不學而能者也。學之術二:曰致知,曰履事,兼之者,上也” ( 《小宗篇》)。
本書作為王廷相的重要著作,對評估、研究他的思想具有特殊的意義。王廷相是張載到王夫之之間承前啟后的重要思想家。本書體現了他對張載氣一元論唯物主義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在宇宙觀、認識論方面對宋明理學所進行了批駁,故本書堪稱明代唯物主義哲學的主要文獻。此外,書中有關政治、經濟改革的主張,在實踐上對于恢復和發展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極為有益的;有些主張雖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難以實施,但作為一種思想,還是值得稱道的。
王廷相的著作流傳不廣,版本較少,對于這些著作(包括《慎言》在內) 及其本人的研究則更少。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第4卷中設專節講述了王氏思想;張岱年在 《中國唯物主義思想簡史》中亦有簡評。《王廷相和明代氣學》及《王廷相生平學術編年》的問世,標明了王氏研究的最新成果。
參考文獻
- 1. 張廷玉等: 《明史》卷194 《王廷相傳》,中華書局,1974。
- 2.侯外廬等:《王廷相哲學選集》,中華書局,1965。
- 3. 趙宗正等: 《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評傳》(續篇·四),齊魯書社,1982。
- 4. 葛榮晉: 《王廷相生平學術編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 5. 葛榮晉:《王廷相和明代氣學》中華書局,1990。
上一篇:《張司業集》的主要內容,《張司業集》導讀
下一篇:《折獄龜鑒》的主要內容,《折獄龜鑒》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