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樂府》的主要內容,《雍熙樂府》導讀
《雍熙樂府》是明代繼 《盛世新聲》(1517)、《詞林摘艷》(1529)之后又一部大型曲集。嘉靖間郭勛輯。傳世的主要版本有:卷首冠嘉靖丙寅(1566)年序文之原刻本,《四部叢刊》續編影嘉靖本,題為 “海西廣氏編” 僅存13卷殘本。
《雍熙樂府》的編者郭勛,據近代學者王國維的考證,為明武定侯郭英曾孫,“正德初嗣侯,嘉靖中以議大禮功進翊國公加太師,后坐罪下獄死。史稱其桀黠有智數,頗涉書史,則此書必勛所輯也。《明史》附見英傳。”(《王國維遺書》第16冊,《錄曲余談·雍熙樂府提要》)
本書共20卷,是在 《盛世新聲》、《詞林摘艷》的基礎上擴充編纂而成。它廣泛搜羅已刊和未刊的元明兩代南北曲詞,品種包括散曲、劇曲、諸宮調以及民間的時調小曲。全書總計收套數(北曲散套、雜劇、南曲傳奇、南曲散套、《天寶遺事諸宮調》) 1121套,小令(南北曲) 1897首。其中所收元代劇曲,可與50年后問世的臧晉叔所編《元曲選》比勘,由此獲知哪些是臧的改筆。尤足珍貴的是,集中還保留了不少已佚作品的一鱗半爪,堪稱曲作輯佚的淵藪。如王伯成《天寶遺事諸宮調》久已失傳,本書卻保存了此作曲詞50余套。鄭振鐸曾因此感嘆說: “《雍熙樂府》這部空前浩瀚的曲集,其中所收羅著的重要的材料,不知凡幾!”(《中國文學研究》下冊940頁)由于此編搜羅宏富,編排得法,后世的曲譜亦多從此取材。李玉《北詞廣正譜》號為曲壇名著,其體例即一本 《雍熙樂府》(參見 《四庫全書總目》卷200集部詞曲類存目 《雍熙樂府提要》)。《廣正譜》中所列每調例曲有名同而實異者,有句式稍有出入略加損益者,均由 《雍熙樂府》所載擴充而成。《雍熙樂府》最大的缺陷是作品不注撰人名氏及出處,甚至《詞林摘艷》原來曾經注明的,也一概削去。這就使得許多作品至今不明所以,大大降低了自身的資料價值。
今人對《雍熙樂府》的利用與研究,主要有輯佚和作者考證互相聯系的兩個方面。隋樹森在《全元散曲》的自序中,曾特別談到利用此書輯佚的情形。如《錄鬼簿》說蘇彥文“有 ‘地凍天寒’越調及詩樂府極佳”,但現存曲選均無明題蘇彥文所作之曲,而《雍熙樂府》卷13有越調 《斗鵪鶉》 (地凍天寒) 套,卻未注明作者。以 《錄鬼簿》為依據,就可從中輯得蘇彥文曲1首。近年,隋氏又將歷年辛勤搜討所得,編撰成 《 〈雍熙樂府〉曲文作者考》一書。已考出有作者歸屬的或有出處的套數538套、小令907首,未知其來源者尚在一半以上,隋氏在書中對于未明作者的曲文,不僅注明卷次、頁碼,而且印出曲文首句并留下空白,“希望有好事的同行,能繼續做這項考證工作”。
參考文獻
- 1. 趙景深: 《 〈雍熙樂府〉 探源》,收入 《小說戲曲新考》一書,世界書局,1939。
- 2. 隋樹森: 《 〈雍熙樂府〉 曲文作者考》,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
上一篇:《雅雨堂藏書》的主要內容,《雅雨堂藏書》導讀
下一篇:《韋蘇州集》的主要內容,《韋蘇州集》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