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路程圖記》的主要內容,《一統路程圖記》導讀
《一統路程圖記》又名《新刻水陸路程便覽》、《圖注水陸路程途》,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商旅交通指南。明黃汴撰。我國古代,士商旅行往往以程圖和路引為旗導,他們根據程圖表示的方位,檢索路引目錄,查找有關地名,再借助于詢問,便可到達自己的目的地。明中葉,國內水陸交通路線有很大發展,商人的貿易活動空前活躍,士商長途旅行需要了解路程險易和沿途情況.于是徽商編纂的路程圖記便應運而生。本書是同類著作中成書最早、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研究明代水馬驛站配置、水陸驛路分布、國內水陸交通路程的重要文獻,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本書撰成于隆慶四年(1570),今傳本有:胡文煥校刻本、吳岫校抄本、整理本。整理本是目前最好的版本,它作為 《明代驛站考》(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附錄,已與該書同時出版。
黃汴生卒不詳,徽州休寧(今安徽休寧)約山人,明嘉靖、隆慶年間商人。年方弱冠,便隨義兄外出經商,“自洪都(明南昌府別稱,治今江西南昌市)至長沙,覽洞庭之勝”,又“泛大江,溯淮揚,薄戾燕都(明北京別稱,治今北京市)”,到過許多地方。后僑居吳會(今蘇州、紹興為中心的江浙局部地區),與二京十三省暨邊方商賈貿易。在經商生涯中,他切身體會到“歸心迫切”、“前途渺茫”、“不諳圖籍”的痛苦,留心收集各種程圖和路引,他還利用廣泛的社會聯系,經常向客商了解各地的水陸行程和風土人情,經過不斷積累,歷時二十七年之久,撰成本書。
本書由程圖和路引兩部分組成。卷首附《北京至十三省各邊路圖》、《南京至十三省各邊路圖》、《河套圖》各一幅。全書8卷,輯錄水陸路引144條,約6萬字。其中,卷1—2載二京至十三省水陸路程;卷3載二京各省至所屬府水陸路程;卷4載東起開元衛、西至嘉峪關各邊路路程;卷5—6載江北水陸路程;卷7—8載江南水陸路程,各卷詳載嘉靖、隆慶年間各府縣道路的起訖分合和水陸驛站道里名稱,作為行程識別標志的名山寺院亦附載于旁,其他與士商旅行有關的內容,如各地的氣候風向、宿食條件、物產行情、社會治安、行會特點等亦間有所記,本書綱目清楚,檢閱方便,卷帙不多,便于攜帶,適合旅途使用。
參考文獻
- 1. 黃汴: 《一統路程圖記》。
- 2.楊正泰:《現存最早的商旅交通指南》,《歷史地理》 第2輯。
- 3.楊正泰:《明代徽商編繪的兩幅程圖》,《中國古代地圖集》 第2輯。
上一篇:《一目了然初階》的主要內容,《一目了然初階》導讀
下一篇:《萬歷野獲編》的主要內容,《萬歷野獲編》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