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的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秘魯現代著名作家西羅·阿萊格里亞(1909~1967)所著長篇小說,發表于1938年,1982年外國文學出版社出版中譯本,賀曉譯。作品以幾條狗為線索,通過對幾個人物經歷的描寫,生動地反映了秘魯農、牧民的悲慘和不幸的生存狀態。作者對幾條狗的性格特點和經歷描寫得栩栩如生,它們與主人同患難,共歡樂,寫它們也就是表現了它們的主人——印第安人,而且使印第安人的形象更清晰生動,性格突出鮮明。小說寫了西蒙的女兒馬蒂娜一家的不幸遭遇,馬蒂娜的丈夫馬特奧被抓去當壯丁一去不歸,9歲的孩子在荒年中饑餓而死。混血種人胡利安和布拉斯被莊園主所逼當了強盜。馬塞被迫離鄉背井,最終未逃脫家破人亡的命運。干旱帶來的可怕的饑荒,逼得饑餓的人們沖向莊園,被莊園主及爪牙開槍打死。那最后的一場大雨,才使人們僥幸活了下來。作品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格和鄉土氣息。書中還穿插了不少印第安民族古老優美的民間傳說和習俗。安第斯山高高的山峰,坡上的青青綠草,谷地里茂密的樹林,數不清的溪流匯成的馬拉尼翁河……就在這美麗如畫的背景下,印第安人的平凡的生活里充滿動人的故事,也流淌著辛酸的的眼淚。作者對農村、牧場的景物和生活習俗的描寫繪聲繪色,如詩如畫,讀來親切流暢,猶如身臨其境。
阿萊格里亞出眾的藝術技巧,使《饑餓的狗》出版不久,就成了拉丁美洲文學的一本當代名著。
上一篇:《顧頡剛古史論文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鴻雪因緣圖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