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頡剛古史論文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是一部研究古代歷史的學術論文專著。現當代史學家顧頡剛撰,王煦華編輯。顧頡剛(1893~1980),江蘇蘇州人,原名誦坤,字銘堅,出身于一個書香世家。192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后任廈門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歷史所研究員。著有《古史辯》、《尚書通檢》、《秦漢的方士和儒生》,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并主持標點《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等。一生潛心研究古史,創立了“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觀,探索古史傳說的演變,在對古史傳說的一些具體問題,做了深入考辯之后,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對古代的民族和地域,也有深入的研究。作者認為秦漢以前的中國只是沒有統一的許多小國。對于古書的著作時代也進行了大量的考證。該書匯集了作者研究古史的精華文章,給研究古史提供了一份珍貴的資料。文集分8冊出版。編輯者對這8冊的順序安排是按照顧先生研究古史的4個方面的主要貢獻來編排的:第1冊為有關“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觀的論述;第2、3、4冊為古史傳說及夏、商、周至春秋時代的史實考辯;第5、6冊為古代民族和疆域的探索;第7、8冊為古書的真偽、內容和著作時代的考訂。全書內容豐富,論述精當,語言質樸,讀之頗有裨益。《顧頡剛古史論文集》于1988年開始,由中華書局陸續出版。
上一篇:《韋莊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饑餓的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