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發展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劉大杰(1904~1977)著,1941年1月中華書局出版上卷,1949年1月出版下卷,1957年經修改再版,改為三冊,1982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重刊。本書起于殷商文學與神話故事,迄于清人散曲與民歌,凡32章。作者著述此書始終把握住中國文學發展的主干,不枝不蔓,生動而粗放地論述著中國文學史的演變發展。1至4章,寫了甲骨文字和神話故事,周詩的發展及藝術特征,社會的變革與散文的勃興,屈原與楚辭四個內容,綜括先秦時代文學生機勃勃地發展情景。書中對屈原專章論述,詳寫了他的生平、作品,思想和藝術風格,足以使人認識到屈原的作品是楚辭的代表,是那個時代的藝術高峰。設專章論述的還有司馬遷、曹植、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關漢卿。作者分別評騭了他們的文學思想和藝術成就。作者把文學批評的標準,著眼于是否對文學藝術有所創新。如書中指出曹植的文學地位在魏晉時期尤高,因為曹植擴大了五言詩的題材范圍。他的五言詩內容有抒情、說理、寫景、贈答,無所不寫,對五言詩的發展有開拓之功。辛棄疾則在詞的豪放上繼承并發展了蘇軾的詩風,是南宋詞人的代表。他不但能以詩為詞,還能以文為詞,從而擴大了詞的表現范圍,成就突出。本書還專章論述各代詩文,并對元、宋、明、清的小說戲曲給予同樣的重視。如明代戲劇、清代戲劇、《水滸傳》、《紅樓夢》等均有專章詳盡深入的論述。
上一篇:《中國古代音樂史簡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中國雜技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