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溝中木
【出典】 《莊子·天地》:“百年之木,破為犧尊,青黃而文之,其斷在溝中。比犧尊于溝中之斷,則美惡有間矣,其于失性一也。”唐·成玄英疏:“犧,刻作犧牛之形,以為祭器,名曰犧尊也。間,別。既削刻為牛,又加青黃文飾,其一斷棄之溝瀆,不被收用。若將此兩斷相比,則美惡有殊,其于失喪本性一也。此且起譬也。”
【釋義】 《莊子》寓言以棄置溝中的殘木同被截取作成犧尊的另一半作比較,論述物喪本性之理。后人借“溝中木”比喻被棄置的人才或事物。
【例句】 壯志已荒圯上履,正音恐是溝中木。(張炎《滿江紅》[近日衰遲]3508)這里用《莊子》寓言,感嘆正直之士不受賞識。
上一篇:典故《轂丹》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狗監揄揚》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