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知識原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18世紀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貝克萊的代表作。1710年5月在都柏林出版。本書根據英國Everyman’s Library 1946年版《New Theory of visiov and other Writings》翻譯并校訂,商務印書館1973年出版中譯本。在此書中,貝克萊圍饒“存在就是被感知”這個基本命題,系統地闡述了自己的哲學思想,否定物質的客觀存在,大肆攻擊唯物主義,為上帝存在作論證。全書7萬余字,分為序、緒論和正文3個部分,書前還有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的“前言”。緒論共有25個自然段,貝克萊在此主要分析了抽象觀念學說。他認為,抽象概念會給人的認識帶來很大的危害,它會產生“虛妄原則”,會使物象二重化,同時,他也否定抽象觀念的存在,為其反對物質觀念作準備。本書正文包括156個自然段,貝克萊在此主要闡述了人類知識的對象是人心中的觀念;物是感覺的復合和存在就是被感知三個貝克萊哲學的基本命題。為了擺脫主觀唯心論必然要陷入的“唯我論”,貝克萊乞靈于“萬能的上帝”,宣稱人的感覺本身是上帝創造的,從而從主觀唯心論走向客觀唯心論,與宗教神學混為一體。
該書發表之后,并未被當時的學術界和宗教界所重視,但它所論述的唯心主義經驗論,對近代和現代的許多西方哲學流派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此書很值得我們重視。
上一篇:《人類性愛史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倉央嘉措情歌及秘傳》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