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后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又名《續搜神記》、《搜神續記》,凡10卷。舊題東晉陶潛撰,象陶潛這樣超脫放達的詩人會寫出“拳拳于鬼神”的作品,很早就有人提出質疑。考此書約成于南朝宋時,應是當時人贗撰嫁名之作。現存本疑為明人纂輯。1981年中華書局出版汪紹楹校注本。《搜神后記》是一部“侈談鬼神”的志怪小說,在諸多魏晉南北朝的志怪中頗具特色。內容上描寫妖異變怪者較少,而言神仙靈異者偏多。藝術上雜蕪瑣屠的記述減少,而出現了更多的成片斷的故事。在今本的117則故事中,除仍有少數鬼怪害人、符咒驅邪的內容外,增入了求道成仙(如《丁令威》、《仙館玉漿》),以及鼓吹信佛的故事(如《清溪廟神》、《歷陽神祠》等),體現了南北朝時期佛教逐漸深入民間的時代特征,在記述晉宋時期奇聞異事的故事中,很多篇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如《挑花源》、《穴中人世》《韶舞》等神仙洞窟故事,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民渴望避免戰禍、追尋世外桃源樂土的愿望。《白水素女》、《李仲父女》等人神、人鬼的愛情故事,發出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呼聲、充滿反封建的色彩。《白布褲鬼》、《鬼設網》、《斫雷公》等都是充滿樂觀無畏精神的不怕鬼的精彩篇章。此外,描寫當地山川風物,人情世態的民間傳說,如《貞女峽》、《舒姑泉》、《望夫石》等,寫得清新明快,優美動人,反映出較強的人民性。
《搜神后記》雖不脫魏晉小說“粗陳梗概”的窠臼,但故事完整,描寫細膩,文筆清麗,實為唐傳奇的先河。
上一篇:《控制論與社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文藝對話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