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誥》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道教經書。道教稱“真誥”為神仙口授,含有“真人誥命”的意思。相傳為晉楊羲記錄,傳之許氏,南朝梁陶弘景編錄。20卷,凡7篇:《運題像》第一,4卷;《甄命授》第二,4卷;《協昌期》第三,2卷;《稽神樞》第四,4卷;《闡幽微》第五,2卷;《握真輔》第六,2卷;《翼真檢》第七,2卷。前5篇傳為“真人”所誥,后兩篇系陶弘景所述。
全書文體雜陳,或詩歌,或問答,或諭戒,所言皆仙真授受真訣事項,兼及藥物、導引、按摩與其他道教修養之術,其《甄命授》等篇有類似佛家語與地獄托生之說,故朱熹謂其“竊佛家四十二章經為之”。全書內容龐雜,然保存不少道教史料與科技史料。收入《道藏》。該書敘“上清經”之源出與傳授甚詳,以老子《道德經》為本,認為道生元氣,元氣生太極,太極生天地。又論修持攝養之事,最早論及眼、耳、鼻、發、齒與顏面的保健,旁及行氣、服食、房中等。認為人的耳目是“尋真之梯級”,“綜靈之門戶”,“人之將老,鮮不先始于耳目”。因此,使耳目聰明之術所記頗多。又記載很多道教名山,以茅山最詳,兼及良常、罡山、雷平、四平、方隅諸山。旨在描繪洞天神宮乃“養真”、“存神”之境;記述洞仙幽館,乃神授仙經“圣地”;渲染山林清澗,又可立“靜舍”,合丹修道。因而對山中修道,得道升仙的傳說,也多有記載。
上一篇:《真理的入門》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石點頭》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