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詞人。7歲能屬文,有神童之譽。早年顯達,歷官要職,位至宰相。《宋史》本傳說:“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學自殊始。”平居好賢士,范仲淹、歐陽修等皆出其門。謚元獻。晏殊是宋代名家,所作詞全為小令,成就很高。王灼《碧雞漫志》評論說:“晏元獻公長短句,風流蘊藉,一時莫及,而溫潤秀潔,亦無其比。”晏詞在藝術風格上擺脫了花間派的華麗秾艷,繼承了馮延巳的秀雅天然,表現了貴族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以及男女之愛和離愁別恨,語言婉麗而決不浮艷。晏殊另有一些詞作,孕育著一種深厚的悲戚之感,如他的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這種人的意志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個人一時的無名的悲感,也含蘊著人類永恒的自古以來即無可奈何的憂傷,因而流布極廣。“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踏莎行》),“燕鴻過后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玉樓春》)等,都表現了這種情感。
晏殊詩文俱亡佚,唯《珠玉詞》行于世。有明汲古閣刻本,為《宋六十名家詞》之首集,收詞131首。清咸豐二年,又有晏端書刻《珠玉詞鈔》,較汲古閣本多出37首為“補遺”。
上一篇:《玉簪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畫夢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