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高濂,字深甫,號瑞南道人、湖上桃花漁。錢塘人。明代戲曲家。作傳奇《玉簪記》、《節孝記》,均存。《玉簪記》故事源出《古今女史》;宋人平話和明人雜劇《張于湖誤宿女貞觀》都敷衍其事。《玉簪記》繼承了這些作品的優點并加以發展。劇情是:南宋時開封府丞的女兒陳嬌蓮與母親避靖康之難時失散,嬌蓮入金陵城外女貞觀為道姑,法名妙常。府尹張于湖赴任經過,向妙常挑逗,為妙常所拒,觀主之侄潘必正應試落第,也寄寓觀內。一日妙常乘月夜彈琴,必正尋聲來訪,遂相愛慕而私下結合。事為觀主察覺,乃逼必正赴試。妙常買舟,追上必正,以玉簪相贈,必正酬以鴛鴦扇墜,相泣而別。后必正及第拜官,路出金陵,迎娶妙常歸家團聚。劇本對陳妙常的塑造相當成功,作者把她對愛情既熱烈追求又羞澀畏怯的微妙心理,描寫得細致生動,使她與必正的戀愛充滿了喜劇色彩。劇本表現了青年男女對封建婚姻制度和宗教清規戒律的反抗,是一曲愛情的頌歌。全劇語言典雅華美,情節曲折動人,尤其是《弦里傳情》(即《琴挑》)、《秋江送別》(即《秋江》)等折更為人們所稱道,一直在舞臺上演出,成為許多劇種的傳統劇目。
該劇刊本有《重校玉簪記》,為明繼志齋刻本,北京圖書館藏;還有《六十種曲》等版本。1960年中華書局有中山大學中文系校點本。
上一篇:《玉泉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珠玉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