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詩別裁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明詩選集。清人沈德潛、周準編選。沈德潛(1673~1769),字確士,號歸愚,蘇州人。乾隆朝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待郎。全書12卷,收錄了300多位作者各種體裁的詩歌1011首,按作者時代先后排列,末附方外,名婉、外國三類。每位詩人下各有小傳,各詩中偶有評語和圈點。明末清初,明詩選本有陳子龍、李雯等的《明詩選》,錢謙益的《列朝詩集》,朱彝尊的《明詩綜》,沈德潛以為三本各有偏頗,乃“合群公選本,暨前賢名稿,別而裁之”,“因詩存人,不因人存詩”,不收“雷同沿襲,浮艷淫靡”之作,選入了一些不知名作家的作品,所選作品有些能從某些側面反映明代社會現實,是一種較好的選本。沈德潛在《序》中說:“宋詩近腐,元詩近纖,明詩其復古也?!彼^“明詩復古”,主要是指明中葉以來的前后七子“詩必盛唐”的復古詩風。沈德潛偏袒他們,對他們的詩選得很多,而于公安派三袁,僅袁宏道選了一首,至于竟陵派鐘惺、譚元春則一首也不選,表現了編者的門戶之見。沈氏遵循儒家“溫柔敦厚”的詩教,力求“怨而不怒”,“和平淵雅”,表現了他封建功利主義觀念,因此選了不少為封建統治者歌功頌德的應制詩,還有些詩對農民起義和少數民族持仇視和污辱態度,這都是不足取的。該書首刻于乾隆四年。1975年中華書局出版影縮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新排本。
上一篇:《明儒學案》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明詩綜》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