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日歷》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米哈伊爾·普里什文著。普里什文是蘇聯著名作家,曾任農藝師,其作品主要有小說《貝林捷雅的水泉》、《人參》、《陽光燦爛的冬天》和自傳體長篇小說。主要描寫自然景色,人的勞動和兒童心理。普里什文在民族學、物候學、植物學、動物學、農藝學、歷史學、民俗學、地理學以及其它科學方面,都具有廣博的知識,并有機地融進了他的創作生活。他以自己的經驗和觀察力,不斷發現那些詩意盎然的現象。并以此洞察大自然的生活、歌頌大自然的瑰麗。在普里什文筆下,一切都閃輝著詩的光芒,猶如芳草擎著露珠,晶瑩生輝。最不起眼的一片小小山楊樹葉,也有它自己的生活。作者的語言如花似錦,光彩奪目。時而有如芳草簌簌作聲,時而有如清泉潺潺流淌,時而有如百鳥啾啾爭鳴,時而有如薄冰悄悄脆響,時而有如星移斗轉般緩慢的旋律印在我們的腦際。高爾基曾說道:“普里什文有一枝生花妙筆,善于將普普通通的河江靈活地搭配起來進行描寫,使一切都具有可能摸得到的可感性”。用巴烏斯托基的話來說:“在整個世界文學中,未必能找到與他并駕齊驅的作家”。本書根據莫斯科文學藝術出版社1983年版本譯出,湖南人民出版社將其輯入“散文譯叢”于1987年出版發行,全書分春、夏、秋、冬4部分,散文84篇,約計19萬字。
上一篇:《大林和小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妙峰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