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社會學方法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法國呂西安.戈德曼著。本書原系意大利學者、英文教授威廉·Q·鮑埃豪爾選編并譯成英文。中文本根據英國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 Limited 1981年版譯出,工人出版社1989年出版,全書除附錄(2篇)外,凡8章,共15萬余字。本書圍繞著文學作品社會學分析的方法,對人文科學的主體與客體、社會結構、集體意識、社會思想的反叛與文化思想的反叛等重要命題、作了獨到而精辟的分析,闡述了發生結構主義的源起和發展以及它與社會的關系,并深刻地探尋了文學社會學的特殊意蘊。作者認為按照發生結構主義的觀點,文學作品是社會意識的一種構成因素,它很少與超個人主體的現實意識方面相聯系,而更多的是與超個人主體的可能意識相聯系。他進而把這文化創造和超個人主體的特征都描述為有意義的結構,并在其精神范疇的層次和歷史實踐的層次上對它們進行分析,論述了一部文學作品的有意義結構,以及組成超個人主體之集體意識的精神范疇的有意義結構,都清晰而必然地被聯系在它們作為有意義結構的相互定義的基礎之上。由此,戈德曼論述了文學作品中有意義結構的功能、模式及產生的來源。在本書中,作者還分別論述了文學社會學中的超個人主體、總結性、可能意識——客觀可能性和同構等范疇。本書原是作者的講演和論文集,所以在各章中有的觀點、論述有重復之處,再者作者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結構主義、存在主義諸家理論進行綜合闡述,文中略顯雜亂,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也有偏頗。
上一篇:《文學家人名辭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新國富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