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著作總集。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學在不同時期記述編纂而成。今存15卷53篇。其中《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等24篇,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主張?!督浬稀?、《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又稱為《墨辯》、《墨經》,學術界多認為是后期墨家的作品,內容著重論述認識論、邏輯學和自然科學等問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今本《墨子》為漢代劉向所校定,原有71篇。自漢以后研究《墨子》的人不多,直至清代才大為盛行。各家的校訂、注釋主要有畢沅《墨子注》,有1914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汪中《墨子表微》;孫詒讓的《墨子間詁》匯集了清代學者的研究成果,有1954年上海中華書局本及1986年中華書局點校本,共2冊,為《新編諸子集成》之一;吳毓江的《墨子校注》在校勘方面改正了《墨子間詁》的一些錯誤,有1944年重慶獨立出版社本。研究《墨子》的著作,主要有梁啟超《墨子學案》,有1921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本和1936年上海中華書局本;陳柱《墨學十論》,有1928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本;方授楚《墨學源流》,有1989年上海書店據中華書局1934年版影印本。些外,1988年成都古籍出版社據世界書局1936年版影印出版有張純一《墨子集解》,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有王煥鑣《墨子校釋》,1988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有李漁叔《墨子今注今譯》,可并參考。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毀諸子百家之書,《墨子》也在其內,同時遭禁。
上一篇:《增長的極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士禮居藏書題跋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