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藝術概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電影藝術概論》,朱瑪著,1986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此書是國內第一部闡述電影理論的專著,結合電影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發生發展的歷史,論述了電影藝術特性及其理論。電影區別于文學和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它集文學、戲劇、音樂、建筑、繪畫雕塑于一身。逼真性是電影藝術特性之一,德國電影理論家克拉考爾說:“電影可以說是一種特別擅長于恢復物質現實的原貌和手段”。蒙太奇是電影藝術最顯著的藝術特征,是電影構成形式和構成方法的總稱。“蒙太奇”一詞是法語譯音,意為構成、裝配,引申為電影語匯,即剪輯和組合。清戲劇理論家李漁說:“編戲有如縫衣,其初則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湊成”,李漁的戲劇創作理論,與有機統一的蒙太奇創作手法有相似之處。此書論述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萊希特表演理論,強調“間離效果”的布氏理論與強調引導觀眾沉溺于戲劇情節的斯氏理論,對我國的電影創作都有一定影響。此書討論了“新浪潮”和“意識流”等不同電影流派,新浪潮源于法國電影創作理論的一個藝術流派,其主要特征,使人看不出是預先的構思設計而成為一種流暢的個人表現。此類電影大多由青年一代拍攝,用無理論的感情來渲染創作者的風尚和理想,自然地反映出戰后一代新的氣質和觀念。新浪潮的代表作有《廣島之戀》、《去年在馬里昂馬德》。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意識流,作為電影創作理論則表現人的下意識,非理論的直覺和怪誕的幻覺。此書還提出了電影與文學關系等有探討的學術理論問題。電影理論家陳荒煤評價此書是“為未來金碧輝煌電影藝術大殿,投下的一塊基石”。
上一篇:《甘珠爾》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番石榴飄香》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