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經濟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哈羅德——多馬增長模型”的奠基者之一的羅伊·福布斯·哈羅德的代表作。他曾繼凱恩斯之后任皇家經濟學會刊物《經濟學雜志》的第三任主編。《動態經濟學》原為英文版,1973年由英國麥克米倫出版公司發行。中文本是由商務印書館1981年出版,共230頁。全書分為10章:需要有一個動態經濟學;基本方程式;不穩定原理;資本一產出率;利息;通貨膨脹;問題與沖突;對外貿易;國際資本移動;通盤考察。這10章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以下三方面內容。(1)本書的寫作目的。哈羅德認為,現代經濟中關于宏觀和微觀的劃分,不能取代靜態和動態的區別,動態經濟學本身也可以劃分為微觀動態和宏觀動態兩個部分。本書的研究內容是宏觀動態經濟學,主要致力于對決定和影響增長率的因素進行動態的理論分析。(2)經濟增長模型。哈羅德的經濟增長模型是G=S/C。其中,G為經濟增長率,S是儲蓄率,C是資本產出系數。哈羅德提出了三種意義的增長率。即:①實際增長率,它是由實際發生的儲蓄率S和資本——產出比率C來決定的。②有保證的增長率。如果經濟按這種增長率增長,則恰好使儲蓄者的合意儲蓄量被資本家的合意的投資量全部吸收,這就是均衡增長率。③自然增長率。其決定因素是勞動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3)有關增長的若干政策問題。哈羅德贊同凱恩斯以國家調節和實行需求管理的主張,認為應該用膨脹性財政政策來彌補有效需求的不足,否認擴張主義政策是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為維持因國經濟活動水平和就業水平,應該對進出口貿易實施國家干預。哈羅德認為避免失業是一個國家至高無上的政策目標。
上一篇:《初刻拍案驚奇》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助字辨略》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