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都事略》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東都事略》130卷,南宋王稱撰。王稱,字季平,眉州人,其父王賞在宋高宗紹興十二、三年間曾任實錄院修撰,王稱承其余緒,旁搜北宋9朝史籍,采輯成編,撰成《東都事略》一書。宋孝宗淳熙年間洪邁修《四朝國史》時向朝廷奏進其書,王稱因此被授直秘閣。清人王士禎認為此書是由王賞、王稱父子2人相繼完成的,亦如司馬遷《史記》因于司馬談,班固《漢書》本于班彪,從王稱直秘閣告詞中的“而能克紹先志,論次舊聞,裒上成編”一句話來看,確實有可能是他父親先有一個草本,而由王稱加以刪削增益成為定稿,最后并由他奏進,所以書上由他署名。
本書采用紀傳體的體例,記載北宋太祖至欽宗9朝歷史,其中本紀12卷、世家5卷、列傳105卷,最后是附錄8卷:包括遼國、金國、西夏3傳各2卷、西蕃傳1卷、交趾傳1卷。洪邁奏進《東都事略》狀,稱此書中“非國史所載,而得之于旁搜者居十之一,皆信而有征,可以據依”,他纂修《四朝國史》就大量參據了此書的內容。《四庫提要》也對《東都事略》給予很高評價,稱它“敘事約而該,議論亦皆持平”,并將此書與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相提并論。其實早在洪邁奏進朝廷之前,此書已經引起了學者們的重視,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太祖一朝中就多處引錄《東都事略》,太祖朝的《長編》是在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成書奏進的,那么《東都事略》的成書當早在高宗紹興年間,其時去北宋之亡不過二、三十年,所以書中記載多得其實,《四庫提要》就據此書指出了《宋史》的若干謬誤,此書的史料價值理應受到充分的重視。
《東都事略》今有1979年臺北文海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
上一篇:《叢書集成初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