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膠牙餳
【出典】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史記》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惡鬼。于是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jìn)椒柏酒,飲桃湯。進(jìn)屠蘇酒、膠牙餳。”《注》引晉·周處《風(fēng)土記》:“膠牙者,蓋以使其牢固不動。”
【釋義】 膠牙餳,即麥芽糖。古代有元日吃麥芽糖以求固齒的風(fēng)俗。后因以“膠牙餳”為過新年的典故。
【例句】 ①藍(lán)尾杯單,膠牙餳淡,重省舊時羈旅。(吳文英《喜遷鶯·福山蕭寺歲除》2918)這里借以點綴除日情形,表現(xiàn)旅中愁寂。②婪尾三杯,膠牙一標(biāo),節(jié)物依然心事非。(陳人杰《沁園春·守歲》3078)這里用白居易《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春盤先勸膠牙餳”句意以切題,表示守歲時的情形。
上一篇:典故《膠漆》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膠膠擾擾》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