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風詞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晚清詞人況周頤(號蕙風)撰。況氏與王鵬運、朱祖謀、鄭文焯并稱“清末四大家”,此書為其論詞之作,凡5卷。第1卷是講填詞方法的部分,最為重要。他提出“重、拙,大”為“作詞三要”,“重者,沉著之謂。在氣格,不在字句”。他又提出“情真、景真”四字作為填詞真諦:“真字是詞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脫稿。”此外,對用意、造句、守律各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求以宋詞人所謂“沉著、渾厚”為規范,抒寫其“性情襟抱”。第2、3卷評論歷代詞人,舉其名篇警句,品其優劣得失,頗具卓見。如卷2引《碧雞漫志》云:“黃(山谷)、晁(無咎)二家詞,皆學坡公(蘇軾),得其七八。而于少游(秦觀)獨稱其俊逸精妙,與張子野并論,不言其學坡公,可謂知少游者矣”。卷3評元好問詞時稱:“填詞景中有情,此難以言傳也。元遺山《木蘭花慢》云:‘黃星。幾年飛去,澹春陰、平野草青青。’平野春青,只是幽靜芳倩,卻有難狀之情,令人低徊欲絕。”這些評論令讀者對詞的閱讀欣賞,無疑是有幫助的。卷4、5側重對歷代詞人的生平軼事及其作品的考證。如卷4稱“歐陽永叔《生查子·元夕》詞誤入朱淑真集。升庵引之,謂非良家婦所宜。《欽定四庫全書提要》辨之詳矣。”并考證了朱淑真的家世及生平,以辨《生查子》之誤。又如在卷5中考證了納蘭成德的生平事跡,并稱納蘭的詞以“飲水”命名,本于道明禪師答盧行者語:“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綜觀全書,作者論詞繼承了“常州派”的主張而有所發展。今印本又有續編2卷,是從況氏各種雜著中輯出的,原分期刊載于1936年《藝文月刊》上,錯字較多;196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王幼安校訂本(與《人間詞話》合刊)改正了顯然的錯誤,并酌加附注,以便讀者。
上一篇:《茶經》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蜀鑒》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