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翼詒謀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燕翼詒謀錄》5卷,南宋王栐撰。王栐,字叔永,號求志老叟,無為軍廬江縣(今屬安徽)人。這部筆記成書于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
此書的撰述緣起,據自序所述,作者有感于當時祖宗良法美政,俱格不行”,因此特意稽考國初朝章制度,以此為當時的統治者提供借鑒。作者認為,宋朝的典章制度是在太宗、真宗、仁宗3朝奠定的,在他看來,那時的制度是最為完美的,后來經過王安石的變法,祖宗良法美意遂皆盡失,因此自序說:“夷考建隆迄于嘉祐,良法美意,燦然具陳,治平以后,此意泯矣。今備述如后,與識者商榷之,以稽世變云。”全書記載了從太祖建隆至仁宗嘉祐年間的各種典章制度共162條,其中主要是職官、選舉制度,也涉及食貨、兵刑、地理等多方面的情況。作者不但詳敘制度的起始沿革,還常常議論其利弊得失。在本書的取材上,作者鑒于稗官小說所載國朝典故多相矛盾,因此此書所記,“無非考之國史、實錄、寶訓、圣政等書,凡稗官小說,悉棄不取,蓋以前人為戒也”。由于作者所引錄的這些文獻今天基本上都已亡佚,所以本書的史料價值就更值得重視。如第4卷記宋初各地州郡長官都自辟屬官,就職之后再奏報朝廷補發任命,所任大抵皆其宗族親戚,太宗雍熙四年才下詔廢止了這一弊政,規定今后各地如有官缺必須申報朝廷,不得自行任命屬官。第1卷辯世傳堂吏舊用士人,呂夷簡始改用吏人之說的不實,謂宋初持重堂吏之選,但因為真宗以后吏人與士人雜用,士大夫恥與為伍,所以堂吏漸漸由舊吏子孫繼為世業,后代不能糾之。南宋時韓侘胄、史彌遠、賈似道幾個奸臣擅權,都把朝政交給堂吏一手處理,其末弊之深,可見一斑。
此書1981年中華書局出版校本,與王铚《默記》合印為1冊。
上一篇:《滿斗莫日根》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玄怪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