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弇山堂別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明王世貞撰。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 州山人,太倉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文學家,與李攀龍等合稱為“后七子”,主盟文壇20年。對明代典故、史事也極為熟悉。史稱其“自古文集之富,未有過于世貞者。其摹秦仿漢,與七子門徑相同;而博綜典籍,諳習掌故,則后七子不及,前七子亦不及”。事跡見《明史·文苑傳》。王世貞所作詩文,匯編為《 州山人四部稿》,四部即賦部、詩部、文部和說部,其中《正稿》174卷,《續稿》207卷。該書則專記明朝的朝政典故,比一代之實錄,因此名為《別集》。共100卷,其中第1至30卷為明代盛事述、異典述、奇事述及史乘考誤,第31至64卷為帝系及諸王、功臣侯伯、內閣輔臣、學士及文武大臣表,第65卷以后為親征考、巡幸考、謚法考、賞功考、科試考、詔令考及中官考。書前有陳文燭所作序及作者自序。明代自永樂間改修《太祖實錄》,誣妄尤甚。其后歷朝所修實錄,大多缺漏疏蕪。而民間野史競出,又多憑私心好惡,顛倒失實。該書許多地方,都足以彌補明史之缺,其中史乘考誤、諸侯百官表,以及親征、命將、謚法、兵制、市馬、中官諸考,尤能辯析精核,有裨考證,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作者自序中稱其弱冠登朝,即好訪問朝家故典與閥閱琬琰之詳,三十年如一日。又自稱該書有裨于國史者,十中有二;耆儒掌故足資考證者。十中有三;賓幕酒筵以資談謔者,十中有四。清《四庫全書總目》稱其“大端可信”,并評價說:“世貞承世家文獻,熟悉朝章,復能博覽群書,多識于前言往行,故其所述,頗為詳洽”,有《四庫全書》刊本、廣雅書局刊本等。作者的其他著作如《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等,亦以記述朝野軼聞為主,可并參考。
上一篇:《平宋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張籍詩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